這是私下功夫交流,不會流傳出去。
楊術是太極第一人,也是劉石的師父,地位之高為武學宗師,本來是不屑和蘇劫交手。但蘇劫在整個太極拳界面前落了他徒弟的面子,他必須要站出來,給劉石看一看,給大本向華看一看。
楊術起身,一步就跨到了蘇劫的面前。
蘇劫眉毛一動,他看出來了楊術這一步可不簡單,是龍馬之形,龍騰之勢,馬躍檀溪,在躍步之間,全身蘊含了多種變化,似離地非離地,是運動戰中完美的跳躍之形體。
在很多格斗之中,超一流的世界級選手,都是用這種方法來移動。
但楊術的移動還有稍微不同,如龍如馬的時候,還蘊含了劍刺的意境,也就是說,楊術本身就好像是一柄劍,筆直,鋒利,不是殺伐之器,而是禮儀之器。
在中國古代,劍本身就是代表君子,劍不是用來戰斗殺戮的,而是一種禮儀佩戴裝束。不像刀槍,專門用來戰斗殺伐。
但劍又能夠有武力值和殺傷力。
可以說,劍這種兵器,更能夠代表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既能有戰斗力,但最重要的是訓練自己身心,讓自己的身心到達最高的境界,參悟那至高無上的大道。
“看來我低估了這楊術。”蘇劫立刻調整自己思路和認識。
他的認識之中,楊術固然是太極宗師,修為高深,但畢竟是練習傳統武術的,以修身養性為主,實戰殺伐之手段有些不足。
可現在看來,這楊術是把殺伐之氣完全隱藏了起來,用禮儀來掩蓋,導致一般人都無法看穿,只有真正顯現出鋒芒的時候,才能夠知道其中的恐怖。
楊術把柔和的太極拳,練成了一把劍。
自己的精氣神,鋒芒之中堂堂正正,禮儀無雙。
這讓蘇劫想到了一個詞“外儒內法”。
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治國文化。
所有的皇帝都是內用法家,外用儒家,嚴酷刑法來設立規矩的時候,再用仁義道德來教化人心。
而楊術外表是溫和的太極拳,內在卻是鋒利之法劍,精氣神斬斷一切。
但這法劍又不是純劍,而又有禮儀滲透在其中。
這種修為就高深了。
此修為,不是功夫的修為,而是人品和精神境界的淬煉,到達了這種境界,近乎于古之圣賢。
此境界來駕馭功夫,幾乎無可匹敵。
“難怪楊術不在乎拳怕少壯,敢為自己的徒弟找回場面,他有這個資格。”蘇劫心中就沒有半點輕視。
這的確是當之無愧的太極第一人,老陳不是對手。
“好一柄劍。”蘇劫看見楊術站在自己面前,贊嘆了一聲。
他如九方皋相馬,看見神,而不是看形。眼前的楊術,就是一柄劍,而不是一個人。
“果然不凡,我徒弟輸在你的手上,不是冤枉。”楊術點頭:“居然能夠看出來我的精氣神是以劍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