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經到達了武圣之境界?”岐川光木和大本向華一樣,已經脫去了浮華,深入功夫的本質,追求的不是殺傷力大小,而是本身勁力轉換,千變萬化,圓潤通暢,沒有絲毫阻滯。
日本對于功夫神乎其技的人稱呼為“劍圣”“武圣”,并不是因為這些人搏殺技術,而是心靈修行和勁力變化通神奇妙。
岐川光木和蘇劫一握手,就知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道了對方的功夫遠在自己之上。
這是功夫,而不是博殺術。
在日本很多武術家的眼里,能打并不代表功夫好。
他們稱呼武為武道。
武的歸宿是道。
功夫是功夫。
岐川光木再也忍不住內心深處的震驚,一個年輕人能打并不代表什么,拳怕少壯,而且現在有無數的增強體質方法。他也看過很多速度極快,攻擊凌厲,兇猛異常的年輕人,都是許多秘密訓練營培養出來的。
但這些人就這樣了,對于功夫根本沒有什么參悟,純粹就是殺人格斗機器而已。
原本他以為蘇劫也是這種人,但在一握手之間,發現了蘇劫的勁力變化,輕微一動,可以控制他身軀每一塊的骨骼和肌肉,讓他變成提線木偶。
這就是對于功夫的領悟,而不是搏殺和格斗,還帶著深厚的底蘊,只有這種人,洞悉功夫的本質,才會獲得至高的成就,而那些沒有領悟功夫真諦的人,靠著搏殺戰勝敵人,都是低層次的生物。
譬如說,獅子老虎大猩猩的搏殺更加兇猛,難道它們也可以稱呼為武術家?
岐川光木不尊重能夠搏殺的人,但極其尊重功夫高的人。
很顯然,蘇劫的功夫已經不能夠用高來形容了,是高山仰止,武道之圣。
其實蘇劫的功夫一開始學習的就是傳統武術中勁力變化,心意把的“鋤镢頭”,此招伸縮彈抖,行如槐蟲,起如跳擔,走的就是研究勁力的路子。
“岐川光木先生,你練習的劍道也極其神妙。”蘇劫道:“劍術心法走的是首楞嚴中的路子,此經最為經典的是七處征心,阿難問佛陀,心在哪里,連續問了七次,最終尋找到了答案。心不在身體內,也不在身體外,更不在眼神和大腦,也不在中間,更不在虛無之中。每一次練習劍術,也是在尋找真心在哪里,劍鋒所指之處,也就尋找真心之所在。不過你的劍術還有了一些偏差,沒有能夠找到真正的真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