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的問題,自從人類誕生最初,就一直困擾我們。現在你至少解決了兩樣,第三樣也解決了一半,只有最后的死字沒有能夠攻克,我相信隨著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這個死字最后也能夠被攻克,當然如果攻克了,也未必是好事,人類社會沒有了淘汰機制,也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恐怕也就是整體滅亡的一天。”
劉光烈看得比較深遠。
死亡,對于人類個體來說,當然是壞事,但對于整體人類社會來說就未必是好事了。
曾經有很多社會學家做過推演,那就是人類如果沒有了死亡,那社會會怎么發展。
得出來的結果,都不是很樂觀,首先是沒有了淘汰機制,大量的資源被占用,而且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人類社會的活性會大大降低,除此之外,更會造成人失去對生命的敬畏,從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后果。
總而言之,如果這個社會,成了一個人人都不死的社會,那社會的末日也就來到了。
蘇劫也深深明白這個道理,但人的科技總會進步,人追求長生不死的原動力還在,這個科學難題遲早會被攻破,尤其是現在的情況之下,各種物理理論被發現,人們上天入地,深入虛空,了解物質,甚至連最微小的粒子和波動之間,都可以相互轉化,這種技術,離徹底解開生死之謎也不是很遠了。
起碼,現在的蘇劫雖然覺得這件事情很遙遠,但人類社會總會誕生出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天才,攻破一層層的難關,別看蘇劫現在的智慧,認識,洞察力,乃至于生命指標都已經站立在人類的巔峰,但對于新的技術,他可沒有覺得自己可以接二連三的發明出來,到達目前為止,他其實都是根據別人的研究做出來的總結,自己并沒有真正突破性的發明。
他就好像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推動了工業革命,但并不是發明蒸汽機的人。
這些先驅的發明者,給蘇劫以思路。比如,最先的提豐集團生命科技實驗室,然后就是暗物質芯片等等,這些都不是蘇劫發明出來的。但蘇劫卻能夠把這些科學技術很好的利用起來,運用于自身的修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