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元華望著曼哈頓南端一眾四五層樓高的高樓感嘆道,這時期的紐約,也是美利堅擁有最多四層以上建筑的城市。
在德州的時候,德州并未給伍元華這些華商多大的震撼。
這些華商雖然都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他們剛到美利堅沒多久,對這個國家并不了解,也沒有放下心中身為天朝上國子民的傲慢。
雖然他們現在已經入了美利堅國籍,但從骨子里,他們還是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的子民,哪怕是他們是眼界較為開闊的外貿商,也不能免俗。
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的。
德州全州的人口也不過十來萬,算上黑奴的話可能有個二十來萬人口,但對于領土面積廣袤的德州來說,這點人口平攤到德州七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實在有些不夠看。
就連德州最大的城市休斯敦,其實也不過是一個稍微比較大一點的鎮子而已。
整個德州,也可以說是整個美利堅南方的社會風貌,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農業社會,和同為農業社會的大清,沒有太大的差別。
如果非要說有什么差別的話,那就是美利堅南方地區還有一點點可憐的工業,不過這些工業多集中在開發程度較高的弗吉尼亞州、南北卡羅納州、佐治亞州。
“紐約市之繁華,不下于廣州、京師。”潘正煒如是說道,“我觀岸上之美利堅子民朝氣蓬勃,其精神面貌要比我大清子民好。”
“這里是紐約商區,往來商區的多是富裕之人,精神面貌當然好。”
梁耀望著剛剛行駛而過的曼哈頓島南岸說道。
“工廠里的工人,他們每天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終日為生計所困,其精神面貌和這些富人可是有著天壤之別。”
“原來如此。”潘正煒如有所悟地點點頭,“那我此番可要好好考察考察,紐約市這一市的市場看起來比德州還大,我想同孚行要是能夠在這里設置一個分行,一定大有可為。”
“紐約人口雖然多,市場也大,但這里的情況要比德州復雜多了。”梁耀背著手問潘正煒等人道,“你們的官服都帶了嘛”
“按照梁公子的要求都帶了。”
潘正煒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空無一物的后腦勺。
“不過我的辮子沒了,穿上這身官服恐怕有些不倫不類。”
“無妨,反正美利堅對大清也不了解,只要你們套上這身官皮,就算你們說自己是大清的皇帝都有人信。”梁耀說道。
“你們想要什么自己披著這身官皮和美利堅政要談,記著,身為天朝上國的官,說話一定要硬氣。
你們要談什么要求我不管,我只要求自由移民條約一定要談下來,談這個條約的時候,我會和你們一起。”
歷史上19世紀60年代,由于美利堅西部大開發中缺人,說白了就是修鐵路缺人,為了緩解勞動力緊張的問題,美利堅官方和大清簽署過自由移民條約,鼓勵兩國之間自由移民貿易,互通有無。
這份條約便是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約,也稱之為蒲安臣條約,其主要內容為清朝人民和美利堅人民前往各國,或愿常住入籍,或隨時來往,均聽其便,不得禁阻。同時還規定兩國可在對方國互設外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