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梁耀發明獎的得主,除了第二名的沃德團隊本來就是美洲集團的人之外。
第三名的埃里克森和克拉弗、第一名的沃爾特都已經得到了梁耀的資助,將在加州獲得專屬于他們的實驗室。
發明界的很多發明界都已經在躍躍欲試,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下一屆梁耀發明獎的得主。
艾利遜也不例外,雖然他的經濟條件要比沃爾特好,在紐約有四套房產用于出租,每個月都能夠收到一筆不菲的資金,收入還算可觀。
但他的實驗研究也很燒錢,能獲得額外的資助緩解資金壓力,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經過短暫地寒暄后,梁耀拿出了他的金屬彈殼子彈圖紙,圖紙上的子彈構造大體和現有的邊針彈差不多,最大的區別是底火在彈殼底部中央。
這種子彈后世稱之為中發彈,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子彈。
1851年使用最廣泛,最成熟的金屬子彈式邊針彈。
邊針彈側面有一根小撞針突出來,以讓槍枝的擊錘擊發。但是這類子彈攜帶運輸不安全,而且使用時還得把針的部位擺在特定角度,相當麻煩。
邊針彈本質上還是將火帽槍的火帽從槍上轉移到了火帽上,這種早期的金屬彈殼子彈只是過渡產品,雖然現在很先進,但用不了多久就將被淘汰。
梁耀還是決定一勞永逸,直接搞中發彈,中發彈無論是攜帶、運輸還是使用,都要比邊針彈更有優勢。
“您的這個想法非常地好,如果軍用的話,這種子彈顯然要比邊針彈更有前途。”
艾利遜給予了這種子彈很高的評價,覺得梁耀的想法非常好,不過下一秒,他又給梁耀澆了一盆涼水。
“恕我直言,您只考慮到了子彈,卻沒充分考慮使用子彈的槍支,無論是燧發槍還是您腰間的轉輪手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擊錘的力量足夠大,能夠輕松地激發底火,這就是邊針彈能大行其道的原因。
如果底火在彈殼底部中央,只能選擇水平運動的撞針擊發,而目前美利堅生產出來的彈黃,無法為撞針施加足夠大的力激發彈殼底部中央的底火。”
說了半天,問題又回到材料上了。
看來所有的科技樹,鋼鐵都是繞不過的門檻,無法投機取巧。
“還有底火的材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諾貝爾好奇地看了一眼圖紙,補充說道。
“你就是諾貝爾”梁耀看著剛剛湊上來的年輕學徒說道。
“是的,先生。”諾貝爾點點頭說道。
此時的諾貝爾還是一個沒有大胡子的小鮮肉,長相也比較英俊,雖然穿著一身學徒的工裝,工裝上沾滿了塵土,但依舊難掩身上的文雅之氣。
諾貝爾在家鄉只接受過正規的小學教育,不過他的家庭條件算不上差,舉家搬到俄國之后,老諾貝爾專門給他請了家庭教師,專門教授他文化知識,加之諾貝爾本人就勤奮好學,因此諾貝爾的文化素養很好。
“底火的問題我倒是考慮到了,這種液體叫做硝化甘油,有易燃易爆的性質。”
梁耀從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個結實的玻璃瓶,玻璃瓶內裝著黃色的油狀透明液體,這種液體叫做硝化甘油,是治療心絞痛的一種藥物。
紐約的很多診所都有,不難搞到,梁耀手里的這瓶硝化甘油就是從一個診所里買來的。
人類第一代定裝金屬彈殼子彈的底火使用的就是硝化甘油,而硝化甘油的爆炸性質,正是諾貝爾在實驗時不慎將實驗試管掉到地上發生了爆發,才讓諾貝爾認識到了這種液體的爆炸特性。
只是發現硝化甘油的代價有點大,諾貝爾的弟弟就是在這次事故中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