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煤油”
梁耀看著諾貝爾向他展示的研究成果。
玻璃容器內裝著的淡黃色液體,湊近之后能夠聞到液體散發出的刺鼻味道。
“我暫時還沒想好叫什么名字,畢竟這是一種剛剛發現的液體,不過您給起的這個名字很貼切,就叫做煤油吧”諾貝爾有些興奮地說道。
此時諾貝爾還沒有意識到他這些液體將會改變未來整個人類文明的生活,這種叫做煤油的東西將點亮人類城市的夜晚,讓人來的夜生活更加豐富。
現在雖然有鯨魚油,不過受限于產量和成本,鯨魚油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夠負擔得起,奢侈地使用鯨魚油作為路燈的燃料。
饒是富如圣弗朗西斯科,也只有在圣弗朗西斯科市中心的商業街以及市民廣場能夠保持徹夜燈火通明。
大規模使用鯨魚油作為路燈燃料的城市,全世界掰著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無非只有倫敦、巴黎和紐約這些少數富裕的大城市。
而且隨著人類對鯨魚的大規模捕獵,鯨魚數量驟減,現在每年被人類捕獲到的鯨魚也越來越少了,鯨魚制品的價格也一路走高。
靈魂來自21世紀的梁耀,煤油并不是生活中的常見用品,梁耀最經常接觸的煤油就是后世打火機里面的煤油。
“這個顏色看起來還不夠純凈,也沒有更純凈一點的煤油”梁耀詢問諾貝爾道。
比較純凈的煤油顏色應該是無色,淡黃色說明諾貝爾蒸餾提取到的煤油還不夠純凈。
“有,淡黃色的煤油是大規模提煉出來的,我這里還有精煉的煤油。”
說著,諾貝爾又拿來了一管無色的煤油,精煉的煤油已經和梁耀后世所見到的煤油沒太大的差別了。
梁耀對諾貝爾的成果非常滿意,拿來兩盞根據鯨魚油燈改良而來的煤油燈,將煤油倒入煤油燈內點燃。
這種燈在中國又叫做馬燈,提燈,氣死風燈,船燈,因其實用、抗風性能好,廣受好評。
在電燈尚未普及的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這種燈仍舊在中國的農村地區廣泛使用。
眾人好奇地看著煤油燈內,搖曳的火焰。
由于是白天,梁耀讓胡勁臣拉上窗簾,以便更好地觀察煤油的照明效果。
煤油燈的照明效果不負眾望,兩盞煤油燈將寬敞的會客廳照得透亮。
其實一盞煤油燈也夠,梁耀之所以點燃,兩盞煤油等,是為了觀察,大規模蒸餾粗提純的煤油和多次蒸餾精提純的煤油有多大的差別。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在照明效果上,二者看不出什么差別。
唯一細微的差別就是淡黃色的煤油在燃燒的時候有種淡淡的刺鼻味道,無色的煤油幾乎沒有什么異味。
“你做的很好。”梁耀非常器重地拍了拍諾貝爾的肩膀,“人類文明至此將進入全新的時代,一個黑夜中充滿光明的時代。”
煤油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19世紀美利堅有很多賺錢的路子,但要說什么東西最賺錢,答案無疑是石油。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終其一生都在趕超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財富,追逐美利堅首富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