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油井日產67噸左右的原油,年產量少說也有2000噸。
也就是說光是標準石油集團直屬的這一片油井,每年就至少能產74萬噸原油。
這還只是標準石油集團直屬的油田,算上其它散戶的油田油井,洛杉磯的原油年產量在今年突破150萬噸都有可能。
如此龐大的原油產量讓詹姆斯等人心潮澎湃,難怪梁耀敢向他們夸下海口,兩年內將洛杉磯煤油的產量提高到5000萬升。
有如此龐大的原油產量支撐,不要說5000萬升的年產量,5000萬加侖的年產量詹姆斯等人也愿意相信美制加侖1加侖約合378升,英制1加侖約合454升。
奧古斯特果然說得沒錯,這位年輕的美利堅富翁,確實是比較保守的人
“你們每月的收入是多少美元”
梁耀順便詢問了一番石油工人的月收入。
“咱們這些個賣力氣的每個月能掙個35美元左右。”石油工人一面將抽油桿上所結的蠟垢刮下來放到一旁的小木桶里,一面笑呵呵地回答了梁耀的問題。
另一名石油工人則是指著一旁正在檢修蒸汽機的機械師說道“咱們這些賣力氣的掙的不多,這些懂機器的師傅每個月少說能掙50美元哩,大師傅一個月能掙的更多。我聽說我們標準石油的大師傅,每個月掙個百來美元都是輕輕松松的事情。
我已經把我家娃兒送到圣城的機械學校跟著學校里的師傅學本事,等他從學校里學了手藝出來,來標準石油當機械師,搗鼓這些機器。
比起大清,這里就是天堂,我家娃兒告訴我學校不僅不要交學費。還管飯,在大清過年都不一定能吃上的雞蛋和肉,在學校每天至少都能吃上一頓。
這樣的日子以前可是做夢都不敢想。”
每個月35美元的收入,這收入已經和圣弗朗西斯科和薩克拉門托的產業工人持平了,是紐約市人均收入的三倍。
這種收入放在東部地區,算是半只腳邁入中產階級的門檻了。
要知道此前的洛杉磯可是加州收入最低,最人厭狗嫌的地方,移民們首選的移民地是圣弗朗西斯科和薩克拉門托,再不濟也要去內華達地區。很少有人會選擇在沒有任何優勢產業的洛杉磯安家立業。
放眼整個美利堅,也只有加利福尼亞的產業工人能有如此高工資。
這就是為什么除了大清國的移民之外,還有美利堅東部,甚至是歐羅巴大陸上的產業工人往加利福尼亞跑的原因。
“這里好還是大清好”梁耀繼續問這些石油工人道。
“當然是這里好”石油工人不假思索地說道。
“我在大清的時候,我們全家七八口人,就指著四五畝地的收成,一旦風不調,雨不順,全家人都得跟著餓肚子,至于攢錢,更不敢奢望。
在這里,我每個月省吃儉用,少說也能攢個20來美元,我現在正琢磨著把握在老家的親戚也接過來,一大家子人在這里也好有個照應,免得在大清有了上頓沒下頓。”
“比起大清,這里就是書里的極樂世界,只要不是懶漢就餓不死。”另一名石油工人附和道,“我是江西人,前兩月才到的洛杉磯,去年江西鬧長毛的時候,長毛來了把我們家的存糧和家伙式兒全他娘地拿走了,聽說是充入了什么圣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