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的態度摸棱兩可,言辭鑿鑿地表示自己是以絕對中立客觀的立場調停美荷兩在東印度群島地區的爭端。
法國人則是直接干脆站在了梁耀的這一邊,光面堂皇地催促特維斯馬上簽訂合約,還東印度群島和平。
英法的態度讓以特維斯為首的荷印當局要員們感到絕望,一種無力的絕望。
此時他們的心情沉重而又苦澀。
英法現在是盟友,還是戰時盟友。
特維斯雖然看出了英國人對特羅默然的堅定站在梁耀這一邊的作法有些不滿。
但特維斯卻無法利用英國人的不滿情緒為荷印當局爭取到利益。
既然特羅默然代表法國明確表了態,作為英方代表的港英總督文咸就算對法國人的表態不滿,也不能站在盟友的對立面,將雙方的沖突擺在明面上。
眼下英法聯軍正在克里米亞半島和巴爾干地區并肩作戰。
這時候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能說,不利于團結的事情就更不能做了。
文咸能夠給特維斯,也就是荷印殖民當局最大的支持就是對法國人的表態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保持自己絕對中立的立場。
特維斯也清楚繼續拖延下去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
次日,特維斯便帶領代表團回到了談判桌前。
特維斯舉起顫巍巍的右手,失落地在坤甸條約上簽下了自己的大名。
他是第一位簽下如此屈辱條約的巴達維亞總督,他也知道一旦簽下自己的名字,回國之后等待他的是無盡的唾棄和謾罵。
不過他別無選擇。
坤甸條約的簽訂,意味著荷印殖民當局最終沒能完成婆羅洲島這一塊東印度群島最后的重要拼圖。
更意味著荷蘭在東印度群島的殖民擴張行動被迫結束。
接下來荷印殖民當局要考慮的問題不是如何繼續開疆擴土,而是如何守住現有的殖民地。
不過這些則是下一任巴達維亞總督要操心的問題了,和特維斯無關。
想到這里,特維斯這才感覺輕松了一些。
帶著罵名離開這個該死的熱帶煙瘴之地,回到歐洲養老,似乎也不是一個特別糟糕的選擇。
條約簽訂之后,特羅默然在接收了砂拉越地區的新地之后,非常高興地將法蘭西太平洋艦隊的三艘現役戰艦以及負責訓練的船員移交給了梁耀。
在拿到這三艘新艦之后,梁耀寬心了不少。
至少不用擔心自己損傷的戰艦在維修期間的這個窗口期有人搞鬼。
除此之外,梁耀也同意派遣醫療團隊前往克里米亞半島戰區和巴爾干戰區為法軍醫療服務,協助法軍戰勝霍亂。
作為回報,梁耀向近東地區派遣軍事考察團進行觀摩學習的要求特羅默然也同意了。
特羅默然也清楚,就算他不同意梁耀派遣軍事考察團,梁耀也會想方設法地將他的軍事考察團派遣到近東地區。
比如將軍事人員偽裝成醫療人員。
梁耀想要做的事情沒人能夠阻止他。
與其遮遮掩掩,倒不如直接賣給梁耀一個人情,大大方方地答應梁耀的請求,還能夠落得個順水人情。
更何況,美法兩國的外交關系還算友好,雙方并無尖銳的利益沖突。
坤甸條約的簽訂生效,讓東南亞的華人感到無比的振奮。
這些漂泊在異國他鄉,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無國籍者,終于在黑暗之中看到了一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