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萬人,再多,我們的存糧就養不起那么多張嘴了。
普拉特雖然已經開發了5年有余,可畢竟是巴掌大的地方,能擠出來的余糧不多。
很多生活生活必需品還是要從加利福尼亞用火車皮拉過來。”
28萬人,這個數字不是梁紹瓊一拍腦袋就決定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普拉特當地所生產的生活必需品也只是略有盈余,供應移民的物資很多還是要從加利福尼亞拉。
太平洋鐵路的運力有限,前段時間戰事吃緊,太平洋鐵路要優先緊著軍用,民用只分配到了太平洋鐵路三成的運力。
“這28萬人有多少是老移民?”梁耀一邊翻閱著梁紹瑜提交的《移民委員會關于中部邊疆地區初期發展建設規劃》一邊問道。
當前美洲共和國在中部邊疆地區的統治力仍舊比較薄弱,大平原地區局勢復雜,漢人,原住民,東部白人移民雜處。
剛剛從大清國拉來的新移民恐怕難以在大平原地區立足,保險起見,還是要從西海岸地區拉一些老移民過來為好。
老移民和白人、原住民打交道的經驗比較豐富。
此外老移民文化水平相對更高一些,管理村鎮,組織民眾的能力也更強。
“新老移民各占一半。”梁紹瑜從事移民安置工作多年,移民經驗非常豐富,這一點,他已經考慮到了。
“不過老移民中,有很多農墾公司的人,這些人是為利而來,邊疆地區生活條件惡劣,他們不會在邊疆地區常住。”
“農墾公司?”梁耀問道,“這些公司具體是如何運作盈利的?”
“簡而言之就是一些開墾土地經驗的老移民合伙組建的公司,有些老移民發現把生地開墾成熟地,然后轉賣給其他移民或者有意經營的公司比自己守著小農場經營更加有利可圖,農墾公司由此大興,閩粵籍移民做農墾公司的很多。”梁紹瑜簡要地向梁耀介紹了農墾公司的運作模式,并詢問道。
“是否要加以限制或者禁絕?”
“存在即合理,有這么多農墾公司能夠生存下去,說明市場需求旺盛,再說,他們又合法經營,又沒觸犯律法,為何要限制?”梁耀笑道。
農業商業化程度提高,這是好事。
一個農場主能貢獻的稅收可比一個自耕農多多了。
十幾年前,只有在大清國走投無路,快活不下去的人才會漂洋過海謀生。
現在除了美洲共和國官方組織的移民之外,大清國自費前來的移民日漸增多。
從零開始開墾荒地太過艱苦,有產移民往往更傾向于購買現成的熟地。
“是啊,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梁紹瑜撫額自嘲道,“我的腦子還是沒轉過彎來,還裝著重本抑末那一套。”
“若是按照你們移民委員會所提交的規劃書,中部邊疆地區也能發展的起來,但所要的時間太長了,我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
梁耀讓蔡司拿來他這些天親自起草《關于在中部邊疆地區設立生產建設兵團提案書》交給梁紹瑜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