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有一日,我必掃盡天下佞臣”
這一股正氣發自內心,絕非偽裝。
“有意思。”寧凡降落于縣衙,他對這個賄賂上司、卻有剛直不阿的縣官有了一絲興趣。
寧凡化作一陣清風,降落縣衙。那縣令一見寧凡憑空降下,以為是哪個江湖高手,暗暗心驚,立刻大呼一聲,換來十數個衙役。
這些衙役一個個虎背熊腰,而寧凡看似弱不禁風,但隨著寧凡拂袖一卷,十數個衙役卻俱都昏迷過去。
“妖、妖人”縣令畏懼了,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但縣令顯然看出了,寧凡不是凡夫俗子。
“我問,你答”寧凡仍是不容拒絕。
“是”
“你為何懼我”
“因為你會妖術”縣令有些害怕。
“你為何為官”
“為了掃除庸吏,兼濟蒼生”一談到理想,縣令忽而肅然起來。
“你想掃除庸吏,卻又為何自污,甘愿賄賂上司”
“清名污名,不值一提敢問仙師,若我只求清名,不能籌得賑災款項,于一縣災民何益若不自污,便無法保全子民之命。我是能臣,并非廉吏,若不迎合世俗,便無法為圣上解除任何煩惱。伯夷叔齊高潔,卻于天下百姓無益,高潔何用陳平盜嫂欺金,卻為主分憂。蕭何自污,方能令主信任。我愿做陳蕭之輩,以我之能,兼濟天下蒼生。今日之濁,是為了來日之清”
“原來如此,在你心中,陰陽相濟,清濁相補,今日之濁,可換來日之清”
寧凡一步踏出,待走出縣衙之外,猛然一步踏下,整座縣城大地震動,原本決堤的江河,好似一道水龍,竟沖天而起,回歸河道,堤岸重建
這自然是寧凡付給縣令的答疑酬勞。
這是一個好官,縱然違法行賄,但他心系百姓。
那震動,讓縣令口等口呆,驚恐不已,只以為寧凡是上天的神明,一腳竟可以踏碎整座縣城一般。
不多時,小吏傳訊,說河堤修復,河水歸河道,甚至水災之后的疫情都沒有出現,一個個災民都精神矍鑠。
縣令愣住了。決堤的河流不可能自回河道,受疫的災民不可能疾病自解,這一切,無疑是之前的仙師所為。
縣令意識到,似乎解決了仙師的疑問,這解救災民的行為,是對縣令的回報。
“下官代一縣之民,叩謝仙師”
縣令涕淚縱橫,向著寧凡離去方向倒頭一拜。
自凡人之國離去,寧凡心中明悟越來越多,每經過一處,他便散出一次神念,向一個個修士、凡人發出詢問。
陰陽涵蓋了所有大道,每個人的行為,都可用陰陽解釋。
寧凡的明悟越來越多,最終,他在一處河岸邊駐步。
一個孩童正在河邊念經,是私塾所傳。
“日晴為陽,月缺為陰”
這一句經,語意淺顯,太陽就是陽,月亮便是陰。
寧凡迷惑了,難道他追求的陰陽大道,僅僅是日月更迭的道理
七日之后,寧凡返回墨蘭島,盤膝于榻上。
他,眉頭漸漸紓解
“單單執著于魔道,不可偏執于正道,亦錯世間萬法,須得陰陽相濟,善惡并存”
“何謂清濁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何謂善惡善即是善,惡即是惡。”
“何謂陰陽逆取為陰,正取為陽。”
“這一切,我都懂,但正因為我懂,故而我又有些迷惑了”
寧凡的腦海,反復回蕩著孩童的那句經文。
一路叩問陰陽,寧凡對陰陽的理解,從茫然不解,到似有所悟,到徹底明悟,再到此刻,感覺自己仿佛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