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荒苦滅的時代,真界還不是三界的格局,而是【十洲三島】的格局。
十洲之中有一處【芥子洲】,因誕生過三只神鳥,故被冠以【神洲】之名,疆域雖小,卻備受萬族推崇。
后因不可記錄的變故,神洲四分,裂成了四大部洲: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
更有無盡災劫,開始在神洲降臨。
天有所損毀,不能覆蓋萬物;地有所陷壞,不能承載萬物。烈火燃燒不滅,洪水汪洋泛濫,猛獸獵食凡人,兇禽捕食老弱。直到神女出現,煉五色石補蒼天,斷巨鰲足立四極,災厄才逐漸消退。
所謂四極,正是四座不周山,是模仿洪荒苦滅不周山而造,可扶天傾,可止災劫。
其后無數歲月過去,四座不周山幾經劫數,早已失去最初的力量,只剩破敗的山脊還有些許價值。
但就連這山脊,都被人覬覦著、忌憚著。
故才有了靈霄子、四海龍王試圖奪靈神洲不周山一事。
卻不料,太一夢內,橫生變故,三山毀去,只剩一山。
但就連這最后一山,如今也被食死徒們占領著,并被這些人的首領道德真君充作了臨時道場。
有詩為證:
千古幽扃一旦開,天罡地煞出泉臺。
自來無事偏生事,本為奪靈卻惹災。
不周山上誦經去,聚義廳里沽酒回。
縱有通天無上法,時逢圣主應多乖。
作者:多寶如來,醉提于不周山聚義廳石壁上。
多寶酒醒后追悔莫及,欲涂抹此詩,真君不許。
真君贊曰:道友頗有詩才,與那須彌山上的仙石有緣。
多寶聞之,汗如雨下:真君提及奪靈因果,必是警告和敲打,斷不可再飲酒胡言了...
...
寧凡在不周山上開辟了一處洞府,用于療傷、成帝。
此間太一夢不受時間侵擾,又有不周山這等福地提升成帝效率,正適合在此一舉成帝。
因其所開辟洞府位于瀑布之后,故被一眾食死徒尊稱為【水簾洞】。
取其【不周山福地,水簾洞洞天】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食死徒之名,還是水簾洞之名,都沒有得到寧凡承認——他壓根懶得管這些細枝末節,亦沒有再把這些人放在肚子里聒噪,以免出了差池,影響自己成帝。
遂種下了諸多禁制,將老登們散養在了不周山之上,既不殺,也不放。
但卻將不是老登的受害者一番不可思處理后,盡數送出了太一夢——當中只有平天老牛不肯走,選擇留了下來,要助寧凡成帝。平天老牛亦在山上開辟了洞府,喚作【聚義廳】,取其【水泊聚義,替天行道】之意。
于寧凡而言,捉下一千多個老登,只是一個意外。
莫看這些人在他面前還算恭敬,但那只是人為刀俎,暫時低頭;一旦得勢,說不得會鬧出什么亂子。
在各自的時空中,這些人無不是神通廣大的存在,俱都是時光長河之中聲名顯赫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