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
李隆基大喜過望,握住高力士的手,興奮的低吼道“速速去辦,一定要風光氣派,讓全長安的人都知道這件事。不如就開個大酺,讓所有人都為壽王的婚事歡慶一下吧。”
“奴這就去準備。只是這大酺的錢內庫出么”
高力士疑惑問道。
李隆基平日里很大方,但是一旦涉及到內庫的事情,他便小氣得離譜了。
“京畿各州縣攤派吧,內庫一文錢都不要動。是壽王大婚,又不是朕大婚”
李隆基不耐煩的說道。
這次唐軍攻吐蕃新城之戰,方重勇的建議發揮了重大作用。由于都是二十歲以下的年輕銳卒,對于高原反應的適應性,也是老卒沒辦法比擬的。
所以這次唐軍跨越了將近兩千米的海拔作戰,其勇猛果決,干脆利落,出乎吐蕃人意料之外。
饒是如此,在激戰中,唐軍仍有不少傷亡。王忠嗣在新城設立一軍,名為“威戎軍”,兵員定額一千。并任命崔乾佑為威戎軍軍使,負責監督吐蕃人北上之動向。
王忠嗣本人則是帶著傷兵與余部返回了涼州城,與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涼州城內某個醫館的院子里,躺了一地唐軍傷員。他們都是因為在戰斗中骨折,需要到醫館中進行“正骨”處理的人。
因為吐蕃人大部分部落不喜歡使用弓箭尤其是贊普發家的那幾個高原地區,而喜歡使用拋石頭的烏朵。所以在戰斗中,唐軍士卒骨折的比例,要高于箭傷與刀傷。
這些骨折的人,受傷的地方不好現場處理不說,還很影響行軍打仗。
由于李醫官腿腳不便,醫館里的事情,都是阿娜耶在負責指揮調配,赤水軍的幾個士卒在一旁幫忙。而方重勇這個半大孩子,就純粹淪為了看客。
這只是涼州城中的某一個醫館,像這樣的醫館還有好多,每一家都承擔了治療唐軍傷員的責任。而他們能拿到的“補貼”,幾乎是微乎其微,能把藥材錢抵回來就不錯了。
可以算是一種不叫徭役的“徭役”,而且根本沒法子拒絕。
邊鎮的軍事壓力,實際上是每一個河西人都在承擔,無論他們是漢人還是粟特又或者是歸化的突厥人什么的,都要無條件承擔這樣有形或者無形的壓力。
方重勇讓方來鵲去城內買來一疊紙,在院子里擺上一張桌案,便來給這里的唐軍傷員寫家信。
“我在涼州城安好,此番與吐蕃作戰有戰功。今年家中無徭役,小娘的嫁妝錢要湊齊了,請母親不必擔心。
就寫這么多對嗎”
方重勇看著眼前這位一條腿被烏朵拋出的石塊打斷,上了夾板后勉強可以拐杖走路的年輕人問道。
“對,不過一點小傷,不用家里擔心了。”
他那被曬得紅黑的臉上露出由衷的笑容,似乎斷腿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吐蕃人一樣。
“寫完了,放在我這里。你把名字寫一下,后面會有人走驛道送到你在瓜州那邊的家人手里。”
那位唐軍士卒在信的末尾寫下自己的名字,隨即壓低聲音驚呼道“小郎君是朝廷的大官吧,我以前見那些河西小吏的字,都歪歪扭扭丑得很。郎君這字寫得好啊”
“別套近乎了,一文錢拿來。”
方重勇笑著拍了拍對方的胳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