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其中最大的一個洞窟,方重勇就看到窟中雕刻一尊高十丈的巨型阿彌陀佛坐像。大佛背光處刻有“大唐貞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題記。
表面上看,這是太宗皇帝在戰后多年建立佛寺,紀念淺水原大戰中的陣亡將士。
但方重勇心中暗暗揣度,以李二鳳好大喜功的心思,只怕這座耗資不菲的佛寺,多半還是為了彰顯他自己建立大唐的功勛而建。
武德元年李二鳳或許很懷念淺水源陣亡的將士,可建立佛寺的時間都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時候他心中還有多少感懷多少愧疚
兩次淺水源之戰,先敗后勝,第一次慘敗陣亡了三萬將士,遠不能說是戰無不勝。
唐太宗,也是需要遮羞布這種東西的。
再說了,武德年間的太子是李建成,淺水源之戰則是發生在武德元年,而建立佛寺的時候是貞觀二年。那時候李二鳳當皇帝不過兩年,他急需“彰顯功績”以彰顯其繼位名正言順。
李二鳳在財政極為緊張的貞觀初年,興建這么大規模的佛寺,還以紀念陣亡將士的名義來收買軍心。
其政治手腕之高,確實當得起雄主二字。
至于更多的,方重勇沒有想到還有什么。任何人只要上了那個位置,就會變成一架冷酷的政治機器,身不由己。
“祭奠死者之物,其實都是做給活人看的啊。
高宗擴建應福寺,武后擴建應福寺,基哥同樣擴建了應福寺,主打的就是一個政治正確。”
看著高大巍峨的石佛,四下無人時方重勇忍不住小聲感慨道。
唐代政治的森嚴規整,遠遠比自己前世看過的那些唐代歷史來得可怕,身在其中,就不得不遵循唐代封建政治的運轉規律。
連李隆基這個不怎么信佛的人,為了彰顯功績,都要擴建應福寺。足以見得他們此舉不為了佛,而是為了太宗這面宗室的旗幟
方重勇雖然對這樣不顧民生的大興土木很反感,但他心中也理解封建統治者們的初衷。好多爛俗的事情,哪怕是他前世,也是屢見不鮮,實在是不能對古人有太多的苛求了。
剛剛走到佛寺門口,方重勇就發現一眾僧侶用莫名的眼神看著自己,然后又時不時看著門口放著的“功德箱”。
那意思好像是在說你就這么一毛不拔的走了
想了又想,方重勇將他救駕時基哥賞賜的那塊玉佩從腰間解下,遞給寺廟住持說道“圣人御賜之物,獻給佛祖。”
“使不得施主使不得啊”
寺廟住持大驚失色,連忙推拒,讓兩個和尚把功德箱搬到方重勇看不到的地方,免得礙眼。
“怎么,住持是看不起當今圣人么”
方重勇面色不虞的質問道。
“非也非也,施主莫要說笑,請速速離開吧。”
應福寺住持一臉苦笑道,將找茬的方重勇送出應福寺。
佛祖在天上,寺廟在地上。
佛祖是精神上的,寺廟是世俗中的。
佛祖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寺廟和尚卻依然要吃喝拉撒。
功德箱里的錢,多半還是會由這些和尚支配。御賜之物,方重勇敢送,他們卻是不敢接,接了也不能賣給別人,更不能轉贈。一旦事情敗露,就是很大的麻煩
方重勇扔出來的這個燙手山芋,他們還真不能接。
“對了,你們寺廟里面,有沒有游手好閑的和尚呢”
走出應福寺的時候,方重勇不經意的詢問身邊應福寺住持說道。
“施主說有那就有,施主若是覺得沒有,那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