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方節帥成全,屬下一定鞍前馬后,肝腦涂地在所不惜”
王難得一臉激動說道,身體都在微微顫抖。
這條粗腿,總算是抱住了
至于他爹王思敬是被方有德斬殺的王難得覺得既然人已經死了,那就在墳墓里好好躺著,等后人來給他上香就行了。
總不能說王家一大堆活人,被這個死人給整得日子過不下去吧
“既然是銀槍孝節軍的一員,那就叫某方軍使就可以了。”
方重勇擺了擺手說道。
他已經跟基哥寫了信,將銀槍孝節軍作為“機動部隊”使用,編制可以隨意掛靠,也省得邊軍與禁軍不好協調。方重勇去了河西,那么銀槍孝節軍就掛靠在河西邊軍序列;將來若是去了河東,那就掛在河東邊軍序列。
然后一邊從邊軍中招募勇壯,一邊練兵,順便參與邊境的小規模戰斗
最后在戰場上大浪淘沙選出來的兵馬,一定是能征善戰之輩。
基哥雖然對銀槍孝節軍寄予厚望,但他也知道,這件事急不得,要不然就是第二個龍武軍,中看不中用了。
“王將軍可以在河源軍中選幾個弓馬嫻熟的親信,一起赴任。身邊要是沒幾個熟悉的人,指揮起來也很生硬,發揮不出王將軍的水平來。
若是將來王將軍往上升了,也可以順便把他們往上提一提。”
方重勇非常“貼心”的建議道。
聽到這話,王難得心領神會,叉手行禮道“末將明白了,謝方軍使的知遇之恩,末將必有厚報”
“去吧,早些將河源軍的事務交接一下,由副軍使暫代。
某岳父到隴右后,還會在各軍中安插他帶在身邊的人。所以現在是隴右邊軍軍使的人,接下來還是不是,那就很難說了。
你選擇離開隴右邊軍,倒是沒走錯路。”
方重勇意味深長的說道。
王忠嗣在信中,對方重勇提起了一個他在河東提拔起來的將領,叫李光弼
王忠嗣對這個李光弼贊不絕口,說他有大將之資。本次奔赴隴右當節度使,也將李光弼等人帶在了身邊,此外還有不少親軍,規模不小。
換句話說,王忠嗣也壓根沒想過自己孤身去隴右赴任節度使,而是帶著他那一套親信班子,可以迅速接管隴右兵權。這比他當初赴任河西的時候,可風光了不少。
“家底”也殷實了不少。
這些年來,王忠嗣沒閑著,著手提拔了不少人,這些人里面很多最后都成為了跟著他一起上任的親信部曲。
雖然朝廷明面上是禁止這種事情的,但不管是安祿山還是王忠嗣,都是在著力培養時刻跟在自己身邊的“自己人”,以應對邊鎮節度使軍政財權一把抓的復雜狀況。
這便是基哥所默許的底線,絕不能再往前走了。
其實王忠嗣這么做也是順應時勢,不得已而為之。
節度使任期一般不超過四年,幾大節度之間人員調換也很頻繁。如果哪個節度使沒有自己的親信班底,可以跟著一起走的,那無論如何也沒辦法快速在本地生根,掌控軍權。
而邊鎮的復雜形勢,又對節度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他們上任后便可以對外用兵,并妥善處理與邊境勢力之間的摩擦。
大唐周邊的勢力,也不會因為這些節度使進入狀態很慢,就刻意手下留情。該搞事情的一定會搞事情。
之前方重勇從未考慮過自己當節度使的問題,畢竟他還太年輕了,論資排輩差得遠。
只是現在,情況似乎發生一些變化。
王難得走后,方重勇沉吟不語,望著節度使衙門院墻四角的箭樓發呆。
一根籬笆三個樁,現在他貴為河西節度使,也是該有那種跟著自己一起走的親信班底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