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說了一通話,傳令兵立刻離開看臺,前往遠處方陣傳話。
然后看臺上的所有將領,包括作為親兵的銀槍孝節軍部分士卒,都在靜靜觀察著有沒有人站出來。
出乎意料的是,大概是被某些“江湖傳聞”的故事給嚇壞了,此時沒有一個人愿意站出來表態“不遷徙,不遠征”。因為此刻出列,極有可能被主將以儆效尤,當著一萬五千多人的面被斬立決
“很好,赤水軍中果然沒有孬種。
本節帥已經給過你們機會。所謂有言在先,現在就說明白將來有不服移鎮者,斬立決。
三日后,赤水軍中開始選拔遠征軍,校場之上各憑本事。諸位各自回營吧”
說完,方重勇大手一揮轉身便走,直接出了赤烏鎮。看得郭子儀等赤水軍將領面面相覷。
等眾人已經離開了赤烏鎮的范圍,快到武威城城門口的時候,郭子儀忍不住將方重勇拉到一旁,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方節帥,剛剛軍中訓話,只怕回紇城旁聚落不會心服口服。讓他們一起搬遷到河東和朔方,不亞于給樹木斷根。
如此一來,赤水軍中回紇騎兵嘩變或難以避免。”
郭子儀一臉懇切說道。
“所以,他們就應該在校場上一較高下,進入遠征軍序列,在西域建功立業。”
方重勇淡然說道,輕輕擺手,顯然不當回事。
郭子儀無言以對,他是應該說對方太想當然呢,還是說這位衙內想建功立業想瘋了在瞎搞呢
郭子儀認為,回紇騎兵的問題,需要耐心溝通,好生安撫。
他們所屬的城旁聚落現在也是進退兩難,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生存問題,絕不是在無理取鬧。
“節帥,丘八們想的多半不是封妻蔭子,而是當兵吃糧。
您說的建功立業,他們不明白啊。”
郭子儀一臉苦笑,換了個角度勸道。
“回紇部落內遷,進而編戶齊民,乃是自開元以來的國策之一。不是本節帥不想遷就他們,而是朝廷不能遷就他們。
不肯接受正規調令的部曲,那就不值得存在于邊軍,本節帥到時候定然會用雷霆手段擺平。
今日校場訓話,不過是告訴赤水軍所有士卒本節帥做事堂堂正正,不玩那些魑魅魍魎的伎倆,一個唾沫一個釘。
赤水軍中其他人不跟著回紇騎兵一起鬧,那回紇騎兵就鬧不起來。
郭副軍使拭目以待便是,朝廷有什么責難,本節帥一力承擔。天塌了,還有高個頂著呢。
本節帥都不怕,你怕什么”
方重勇斬釘截鐵說道。
“節帥說的是,末將太目光短淺了,不及節帥萬一。”
郭子儀訕訕行禮說道。
他忽然發現,方重勇的思路,跟他們這些將領的思路,有些本質上的區別。
這位方衙內,總能敏銳感知朝廷與天子最在意的事情,從來不在這個問題上翻車,所以深受天子信賴,屢屢獲得重用。
方重勇是“以事治軍”,而他們這些將門世家出身的丘八,基本上都是“以軍成事”。這兩種思路沒有什么單純的好或者不好,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以事治軍”,本質上是立足于中樞,聽命于天子,利用邊疆的軍事資源,來建功立業,辦自己的事情。培植黨羽是排在次要位置的。簡單說就是邊軍所有人都是為了朝廷的戰略服務。
而“以軍成事”,則是跟郭子儀一樣,著力于在地方基層培養人脈,編制人際關系網,然后在此基礎上,再看看可以自己可以為朝廷做什么事情。
這種做法的缺陷很明顯老是在地方上培養勢力,便很難獲得天子信任,容易被猜忌。天子一紙調令就把這人搞走了,最后啥功勞也沒立下,從一個邊鎮轉移到另外一個邊鎮,地位上不去也沒人看得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