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都是正常路線,除此以外,還有些“劍走偏鋒”的小路。
有一條隱秘小道,是從風陵渡出發往東,從絳州通往澤州沁水縣,這條路不能通過軍隊,無法沿途補給。
到了沁水縣就好說了,走大路到晉城。既可以從晉城向東走滏水陘到相州,又可以從晉城向北走到上黨,然后從上黨往東出井陘到真定。
這條路的不利之處在于太過折騰,不確定性也很大,而不可能大部隊行軍。路上萬一遇到一個劍術高明的刺客,都能解決安祿山。
更何況,安祿山怎么說都是身兼兩鎮的節度使,也犯不著這樣如同過街老鼠一樣東躲西藏般的回河北吧。所以這條路也被安祿山否決了。
此時此刻,安祿山與張通儒爭執不下,一個要往北,一個要向東,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樣吧,占卜一下就行了”
身軀肥胖的安祿山,從懷里掏出一卷羊皮制作的精致紙卷,看起來不像是中原之物。
“這個叫喜悅卷,乃是我拜火教中常用的占卜之物。
今年三月三的時候,本節帥特意命人繪制當夜的星圖,以為占卜之用,現在正是用的時候”
安祿山將羊皮卷展開放在桌案上,張通儒定睛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畫著星星點點,乃是一副制作非常精良的星圖,手藝不遜欽天監里的那些“老江湖”。
此星圖上的星象,呈現人身蛇尾,手托運頭,頭上火團,右手月團,左手金珠,可謂是惟妙惟肖。
圖是這張圖,只是如何解讀很難說,張通儒也不懂。
看著一臉虔誠準備占卜的安祿山,他不知道要說什么才好。見過很多離大譜的人,安祿山還算是靠譜,嗯,大部分時候。
你以為他不認識幾個字,其實他是個會占卜的胖子還是拜火教的什么祭司,本事大著呢
安祿山拿出兩枚潔白骨頭質地,大小幾乎完全一樣的骰子,將其拋擲到“喜悅卷”上。隨后看也不看點數,就雙手合十,閉著眼睛祈禱,嘴里振振有詞,說著張通儒完全不懂的粟特語。
不久之后,安祿山驀然睜開眼睛,看到桌案上的骰子,臉上露出微笑說道“火神說,往北,大吉”
“安節帥,這個”
看到神神叨叨的安祿山,張通儒無語到了極點,震驚得半天吭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遇事不決問鬼神,你踏馬離不離譜啊要不是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寄托在這位節度使身上,張通儒早就罵娘了
“我意已決不必多言,明日開拔前往太原”
安祿山抬起手,示意張通儒閉嘴。占卜過后,安祿山身上的猶豫不決被一掃而空,剩下的只有堅定不移
等到了幽州,天老大他老二,海闊憑魚躍,要什么都有
安祿山心中燃起熾熱的火焰
當年,也就是大唐武德三年公元620二月的時候。
太宗追擊反隋勢力劉武周部大將宋金剛于雀鼠谷,一日八戰,皆破之,俘斬數萬人,獲輜重無算。
此戰奠定了大唐的根基,也是奠定了太宗在唐軍內部的領頭羊地位。
雀鼠谷,全長數十里,山路狹窄崎嶇,卻又是晉州通往汾州的必經之路,亦是安祿山繞路太原奔赴河北的必經之路,一如當年太宗帶兵攻劉武周。
為了麻痹圖謀不軌的人,小心駛得萬年船的安祿山,將隊伍一分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