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我在等cd,你在等什么
亹源地區,算是一個小盆地,在方重勇前世也被稱為“門源盆地”。
這地方能成為一塊吐蕃人的風水寶地,除了這里有迥異于周邊山脈的地勢平坦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黃河支流湟水的主干按流量算大通河,流經這里,沖刷出了適合農耕與游牧的肥沃土地。
換言之,大通河的水,最后都要與其他河流匯合,然后流經河源軍駐地湟源縣,最后湟水再與其他河流一道,匯聚成黃河并流經蘭州。
大通河也叫浩門河從源頭開始算,與終點落差超過六百米以上,而途中最高與最低落差,更是高達八百米以上。這條河總長不過五百多公里,最大高低落差竟然如此恐怖,這便意味著河水的流速非常快,運輸能力非常強。
大通河不僅流速快,而且水深一米到三米之間,有漕運的潛力,這注定了它在黃河上游水域里不可能默默無聞。
事實也正是如此。
雖然人員乘船,順著大通河而下非常危險,但運送木材與糧草還是很便捷的。
事實上,亹源能成為吐蕃人的三大后勤基地之一,靠的就是青藏高原為數不多的水運。吐蕃國內的輜重,很多都是從大通河送到亹源一帶,再從亹源集散到各處的。
這比牛馬馱著貨物在青藏高原上亂跑效率要高多了
當方重勇帶著銀槍孝節軍騎兵在亹源橫沖直撞的時候,都被吐蕃人囤積在這里的,數量多得嚇人的輜重給驚到了
不過輜重多,并不代表吐蕃人守備強。
那達扎路恭那支軍隊有什么古怪呢
而那些吐蕃俘虜說出來的情況,雖然都是碎片化不成體系,但無一不是證明,吐蕃軍的主力,確實已經提前離開了亹源。
要不然,他跟恩蘭達扎路恭是怎么認識的呢
只知道這支軍隊是走南下的行軍谷道,朝大通城方向去了
“燒掉了這些糧秣,我們吃什么呢”
并且一個囊霞可以蓄養放牧的牲畜還不少,多的時候可以有好幾萬算是吐蕃人為了應對與大唐的大規模戰爭,想出來的一種因地制宜的后勤模式。
方重勇像是看傻子一樣看著何昌期問道。
“呃,糧秣不是從峨堡嶺運過來么”
這支部隊長期活躍在吐蕃對峙大唐河西邊軍的第一線,方重勇對這個番號一點也不陌生。
因為這批隸屬于囊霞的吐蕃士卒抵抗薄弱,所以銀槍孝節軍的人也沒有濫殺。那些自愿投降的吐蕃奴隸,方重勇都將其放走了,讓他們自由的往南面大通地區逃竄。
畢竟,后勤囊霞與恩蘭達扎路恭的禁衛軍之間并無隸屬關系,后者無須向其通報軍事調度情況。
以方重勇對恩蘭達扎路恭的了解,這一位狡詐如狐,十分不好對付。他的嫡系部隊被調走了,以吐蕃的政治生態看,一個東岱的主將,也是當地的大地主,換言之,這支軍隊里面估計都是達扎路恭的親信和家鄉人
“方節帥,這亹源聚集了如此多的糧秣,我們不一把火燒了么
痛痛快快燒了,好回涼州給朝廷報功啊”
何昌期湊到正在囊霞內四處巡視的方重勇詢問道,語氣里滿是輕快之意。這次一路殺穿到亹源,遭遇的抵抗不值一提,還白撿一個大功勞,簡直爽翻了。
方重勇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