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喊了一聲,一個親兵走上前來,叉手行禮問道“節帥有何吩咐”
因為那種打法,對于河西鎮來說,性價比太低,糧草補給也成問題。
當然了,奪取這塊大唐與吐蕃反復爭奪的谷地,不算什么稀奇事,問題只在于能不能留住那支成建制的吐蕃野戰軍
奪回自家大門的鑰匙,那意志能不堅決么
“拿著我的令箭,派人傳信給哥舒翰,讓他派人偵查一下大通地區的吐蕃軍動向。讓他自行判斷戰局。
如果丟失了石堡城,那么即使占據了亹源與大通這些地方,也補不回來戰略上的損失。
而且,在解除了北線威脅后,隴右唐軍就能全線壓上,跟吐蕃人在石堡城爭雄,再也不用分兵駐守保后路了。
如果吐蕃軍撤退,可以試探進攻一下。”
王忠嗣想了想說道,他沒有做決定,但是給部下放了指揮權。
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喏,卑職這便去。”
親兵接過王忠嗣的令箭就走了。
“好不甘心吶。”
王忠嗣忍不住長嘆一聲,此戰因為隴右鎮兵力不足,一直都是拆東墻補西墻,戰況險象環生。
他就像是個一身武藝的猛漢,被一群人圍毆,閃轉騰挪一身狼狽。
果然吶,河西與隴右兩鎮是一體的,只要是打大仗,兩鎮就不得不聯動,在廣袤的戰線上機動防御,互相支援才行。
讓隴右鎮在前面頂住,河西鎮的精兵打反擊,這樣一來可以說得心應手,進攻防御都無憂。
一人身兼兩鎮,看來這也是無法避免的趨勢啊
想起方重勇當年給他提過的“身兼西北二鎮方案”,王忠嗣這才感覺對方不是在信口開河。
應該說相當有預見性了。
沿著祁漢開溝一直走,會出現一個非常窄的隘口,被后人稱為“祁漢開峽”。
穿過這條峽谷一直走到沙塘川河,然后轉向沿著山路一直南下,就會發現山路的海拔在持續在降低。這附近的景色與植被,已經跟河湟谷地沒有多大區別了。
事實上,大通地區跟湟源縣一樣,都是屬于河湟谷地外圍的一部分,只是被局部山脈所分割而已。這里無論海拔還是氣候,水文,植被情況,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一路行軍,方重勇感覺自己像是撞了大運一樣,因為大通西北可以布防的區域,壓根就沒有什么吐蕃人駐守這些人大概是很信任亹源地區的吐蕃守軍吧。
銀槍孝節軍一路沿著沙塘川河所在的峽谷南下,來到一片不知名的大湖,被其攔住去路。
這下方重勇便下令隊伍原地修整,不知道該不該帶著他們繼續往前走了。
其實也不是不能繼續南下,不知名大湖的西岸便有一條遍布腳印,似乎經常有人和動物經過的山路。
方重勇考慮的問題主要是,根據向導介紹,過了這一段,那就真的沒有山川湖泊可以作為防守的據點了
這個湖后面就是大通西北部最后一道峽谷,再往前,便是一馬平川,隨處可見農耕土地與放牧的草原了。也就是說,那時候,他們將會失去隊伍的隱蔽性,遭遇吐蕃人,就得真刀真槍的干一場了。
來的時候就不到三千人,跟吐蕃禁衛軍打了一仗還折損了兩三百人,要不要繼續往前沖,真的很考驗主將的謀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