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為邊鎮的日常政務管理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不是大唐官府不想整頓,而是治理成本太高,不合算。
河西走廊最西邊的沙州與瓜州,駐軍分兵是豆盧軍與墨離軍,最初都是吐谷渾移民整編出來的邊軍。如今已經過去幾十年,彼此間互相通婚,又加入了很多從關中來的漢人士卒,所以身份定位已經不能用來“一刀切”了。
因為這些關中漢民,與原本家庭的紐帶,其實也被切割,成為邊鎮戶口的一部分,這也算是府兵改制的遺留問題。
堪稱是剪不斷理還亂。
出發前,也是為了落實自己的“大唐綠卡”政策,方重勇帶著三千銀槍孝節軍特意去了一趟老家沙州,在羅城外直接搞編戶齊民,當著所有沙州人的面,公開透明辦落戶手續。
快刀斬亂麻讓任何與之相關的謠言都沒有生存土壤
只要你家在豆盧軍中從軍,或者有人曾經從軍過,那么直接將你家編為漢民戶籍。今后說漢話,穿漢服,統一收稅不分別對待。
“方節帥,您在沙州還真是得人心吶。末將之前想都不敢想。”
辦“戶籍”的攤子旁邊,何昌期看到每個辦完戶籍的人,都會上前來給方重勇鞠躬問好,感慨萬千說道。
跟著方重勇來到沙州,就發現這邊的氛圍完全不同,他們就像是回到家一樣,特別受歡迎。當然了,這些都是托了方重勇的福。
“你要是不擔心我們去了西域后勤被阻斷,那么在沙州隨便怎么樣都無所謂。
如果你還操心后勤補給的話,那么一定要對沙州與瓜州這里的百姓好一點。
因為一旦這兩個州亂了,西域與關中的聯系就斷了。
到時候哪怕伱一人可以打一百人,沒飯吃也沒輜重,餓也餓死你了。”
方重勇微笑說道。說完跟剛剛辦完戶籍上前的人握了握手,寒暄了幾句,好像跟對方很熟悉一樣。
其實他壓根就沒見過面前的人。
大唐朝廷幾十年都解決不了,或者說故意不想解決的沙州戶籍問題,被方重勇一刀解決了
看上去很簡單,實則不然。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眼光和魄力,還有承擔責任的勇氣。
在方重勇看來,朝廷的那點小九九是明擺著的。不就是陰搓搓的,想把這些吐谷渾遺民當耗材給消耗掉嘛,形同邊鎮府兵,越抽越虛嘛。
想讓這些官僚們站在“中華民族”這個“統一戰線”的高度處理問題,有點不太現實,這是歷史的局限性造成的。心胸沒有問題,但眼光觸及不到那么深遠。
當然了,方重勇覺得自己前世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大唐能再有五十年盛世,搞不好這一手“借刀殺人”就真的成功了。
然而不巧的是,安史之亂來了。
這些河西吐谷渾遺民的選擇是顯而易見,沙州的豆盧軍與瓜州的墨離軍,都明確拒絕跟隨赤水軍“共赴國難”進軍關中。兩軍退回沙州自保,組建了兩萬人的唐軍隊伍,在沙州堅持了很多年也沒有投降。
雖然他們不肯當吐蕃人的奴隸,卻也不想力保基哥的李唐朝廷。他們對于自己“漢民”的身份雖然認同了,但對于李唐王朝的統治,卻又沒那么認同。
這就是民心和民意,可謂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正當方重勇與何昌期閑聊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唐軍軍官前來求見,正是當初收留段秀實的沙州本地漢人大戶子弟閻朝
“方節帥,豆盧軍偏將閻朝向您問好,末將有事相求。”
閻朝對方重勇抱拳行禮道。
“你是來參加遠征軍的吧”
方重勇不以為意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