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開天“盛世”
“微臣楊齊宣請奏圣人,將宣武軍節度使方有德,右相李林甫,前宰相張九齡,前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四人畫像加入凌煙閣
請圣人恩準”
大明宮紫宸殿內,諫議大夫楊齊宣出列,大聲請奏道。他將官帽放在地上,伏跪于地不肯起來。
大有基哥萬一不批準,他就在這里跪到天荒地老的架勢
滿朝文武沒有任何人上前附和,也沒有人站出來反對,因為這只是在走一個過場,所有的事情,都是提前安排好了的,甚至連這四個人的畫像都已經掛到凌煙閣里面去了。
此時就連李林甫的政敵,左相李適之,也一臉淡然站在朝堂上不說話。
這是一件“好事”,平心而論,這件事對所有人都是有好處的,這意味著“貞觀之后臣子不得入凌煙閣”的潛規則被打破,將來只要可以立功,就可以把自己的畫像送進凌煙閣,流芳百世了
這一批沒有他,那么下一批會不會輪到他呢
李適之心中也有點小念想,所以他不會站出來砸基哥的場子,更不可能打李林甫、方有德這些人的臉。
連他都不站出來,就更不會有人站出來了。
基哥是皇帝,不是流氓頭子做天子,就得有屬于天子的政治框架有政治框架,就會產生對應的政治規則,不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因為天子既需要有人幫他撈錢,也需要有人給他歌功頌德既然是這樣,那么張九齡作為文人入相的“樣板工程”,就不得不立起來,立得直挺不能倒
至于為什么杜甫會跑出來鬧騰,那當然是為了提拔他一路綠燈上位的“恩相”李林甫了
若是沒有李林甫破格提拔,他壓根就不可能在斷腿后的下一年就中進士更別說是李林甫暗中幫忙,才讓他當了進士沒多久,還不到選官日期,就當了校書郎,然后又是一年升一級最后做到侍御史。
從政治派系上說,杜甫現在確實是在得罪人,甚至得罪皇帝。
今日朝會之前,杜甫就已經想得很明白了。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這是必要的犧牲。
他這樣莽一波,會不會得罪朝中某些人
微臣死諫張九齡不能入凌煙閣”
那么為什么不選姚崇、張說這樣的大佬呢
因為這些人,其前半生的經歷都是來自“前朝”,帶著深刻的武周印跡。讓他們進來,會讓后人認為基哥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但從官場道德上講,他的立場非常鮮明,可謂政治信譽卓著。
“圣人,新入凌煙閣的四人之中,有三人都是名副其實,唯獨張九齡不配。他是諫臣,卻又沒什么大功績,若是進了凌煙閣,則是對先輩們的羞辱。
就連新加的這四個人,都是基哥深思熟慮,并不是亂選的。
沒有李林甫一路帶杜甫高升,他哪里有機會能出現在紫宸殿呢不幫李林甫說話,難道他還要為已經死去的張九齡說話么
杜甫辦事的才能很一般,做人的情商也不高,不過李林甫為什么要重視他呢
基哥微笑說道,笑容很是溫和淡然。
對于這件事,他前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如果說前兩個“死人”加進去是為了“承前”,那么這兩個還活著的人,畫像進入凌煙閣,則為了“啟后”,是為了向世人表明天子求賢若渴又念舊情,不僅高官厚祿,而且還能名垂青史,你們還不快快效忠于朕
如此機關算盡的一場朝會,哪個不開眼的會站出來反對
李林甫出列,對基哥叉手行禮說道,眉宇間的惱怒一閃而過
“圣人,杜甫殿前失儀,微臣建議將其趕出紫宸殿。”
這次基哥想辦的事情,是彰顯自己的功績,而不是為了給他祖母武則天歌功頌德。
說完,他直接把官帽放在地上,伏跪于地,跟楊齊宣保持著同樣一個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