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拉著這些吐火羅部落兵,一同進攻小勃律。在小勃律站穩腳跟后,再收拾掉大勃律。由此,便可以堵住吐蕃入侵西域的大門。”
高仙芝一臉誠懇的說道。
雖然他的話不是沒道理,聽起來也像是那么回事,而且屬于“先發制人”,頗有些可行性。
但這都不能解釋為什么高仙芝要撇開方重勇單干說白了,高仙芝就是覺得這波十拿九穩,想自己立功唄。
如果是方重勇帶著安西軍遠征,那就是對方吃肉,高仙芝這個安西副都護跟著喝點湯。
哪個有進取之心的主將,會希望自己可有可無,跟著別人混呢
這其實就是結構性的矛盾,而不是出于私人恩怨。因為軍功只有那么多,伱拿了,別人就沒法拿更多,那些人自然會對你不爽,這是非常簡單直白的道理。
不存在所謂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況。
“吐火羅使者向圣人求援,圣人命奴為監軍,前來伊邏盧城監督高副都護執行,配合高副都護辦差。
圣人只是希望量力而行,不讓吐火羅倒向吐蕃,事情其實沒有方大使想得那么復雜。”
邊令誠非常露骨的暗示道,順便甩鍋。
圣人的意思是“量力而行”,而事情到高仙芝這里,卻變成“大動干戈”,那就是他自己的問題了哦。
聽到這話,方重勇看向高仙芝,伸出手說冷冷說道“高副都護請將圣旨給本大使看一看。某并不是不相信高副都護啊,你我也沒有私怨。只是本大使職責所在,身上的官位是圣人給的,權力也是圣人給的,無法辜負圣恩,實在是沒法對此視而不見。”
果然,高仙芝聽到這話面部肌肉緊繃,隨即輕嘆一聲,不情不愿的從抽屜里拿出一個黃色絹帛卷軸,雙手呈上,將其遞給方重勇。
后者就當著邊令誠與高仙芝的面,將卷軸打開,并且一目十行的看完。
嗯,明白了,但沒完全明白。
方重勇在心中反復權衡利弊。
基哥圣旨上壓根沒說小勃律的事情,更別提大勃律,甚至連吐蕃兩個字都沒出現。用通俗易懂的話說,就是吐火羅地區不穩,政局動蕩,有部落向大唐求援,希望大唐的力量介入其中。
既然吐火羅是大唐的羈縻州,那么大唐自然有必要派人去那邊主持公道。
所以朕就派宦官邊令誠跟著吐火羅使者到安西都護府,讓安西副都護高仙芝對此事酌情處理。
至于要怎么個“酌情”法,圣旨里面沒說,當然也不太可能在這樣的場合寫明白。
方重勇此刻就在揣摩,基哥這個意思,到底是出兵呢還是不出兵呢
在腦子里轉了一圈,方重勇覺得依照自己的理解,應該說基哥還是希望出兵干涉吐火羅內部事務的。
他只是不想吃相太難看而已
這個性質就有點像是大唐派個“軍事顧問代表團”,去吐火羅那邊指揮當地人打仗,并且拉一派打一派。
你說我出兵干涉沒有的事,都是你們這些部落彼此之間在互毆。
這個政策非常有彈性,可謂是進退自如。
而到了高仙芝這里,就變成了安西軍出兵吐火羅,搞定之后,再繼續席卷大小勃律。
立下潑天大功
等造成了既定事實,基哥難道還會嫌棄自己國土太大還會嫌棄大唐打的勝仗太多
能打贏,高仙芝就是穩賺的
打贏的話,高仙芝可以隨便找個借口,比如說吐火羅內部反對勢力強大啊,吐火羅有人對大唐不敬啊之類的,安西軍非得出兵揚我大唐國威不可
這么說好像也說得過去,反正基哥也是個完全看結果的人,贏了就百無禁忌。
想到這里,方重勇將圣旨拿在手里,隨后猛拍桌案,對著高仙芝大吼道“高仙芝,你好大的膽子,竟敢私下里收受吐火羅使者的賄賂”
頓時,高仙芝與邊令誠二人愣在原地,眼神閃爍,臉上的表情也不自然起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