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令誠便是其中佼佼者。
聽完邊令誠的敘述,李棲筠頓時陷入沉默之中,心中五味雜陳,半天都沒說一句話。
一個丘八,一個宦官,果然還是聽不懂“文化人”綿里藏針的“體己話”啊。
李棲筠忍不住在心中感慨,現在正在伊邏盧城內“主持大局”的那位方大使,還真是個智勇雙全的妙人啊,可惜媚眼拋給瞎子看了。
邊令誠與高仙芝若是此刻不來找自己問詢,保管二人壓根不懂方重勇那番話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
“李判官,方大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高仙芝有些急切的詢問道。
“高副都護莫急,方大使的意思其實十分明白,從后漢書那個第五倫的故事就可見一斑,二位請安坐,待下官與你們細說。”
看到高仙芝急得要站起身,李棲筠連忙擺了擺手說道。
見對面二人都已經平靜下來,李棲筠這才解釋道
“第五倫拒收千里馬這件事,關鍵不是在說他拒收禮物,而是說后面的事情。
方大使故意沒說后面如何,是希望高副都護與邊內侍可以自己想明白。”
“何為后面的事情呢”
邊令誠疑惑問道,在皇帝身邊當差的他,自然是很清楚,言外之意這種事情,絕對要吃透了才行。
不然嚴重的時候,會讓自己死無葬身之地
可邊令誠只是個宦官而已,那些典籍故事什么的壓根不知道啊。他雖然不是不學無術,但肯定不像方重勇這種“文化陰陽人”,對典故了如指掌,說話一環套一環的。
“第五倫拒收千里馬,不久以后,恰好遇到可以處理送禮那人的相關事跡。第五倫確實沒有收千里馬,卻依然對送禮的那個人印象深刻,同時也感受到了對方巴結自己的善意。
最后,他還是網開一面,作出了對送禮那個人有利的決定。
所以第五倫就在感慨,送禮之人的禮物雖然被退回來了,但對方其實還是間接達到了目的。這便是送禮的妙處所在,無論收禮的人收或者不收,只要意思送到了,都達成了目的。
禮物本身貴重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送的,送給誰,表達了怎樣的意圖。”
李棲筠侃侃而談說道。
原來是這樣啊
邊令誠與高仙芝都不是蠢到家的人,一聽李棲筠這么解釋,就徹底明白怎么回事了。
自古以來的中國社會,送禮從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絕不僅僅是收錢辦事而已。
吐火羅使者送禮給邊令誠與高仙芝,這不但是表明了求辦事的態度,更是拉近跟二人之間的私人關系。要不,他們直接把禮物送大唐天子不就好了么何必多此一舉呢
送高仙芝與邊令誠,不就是“縣官不如現管”的道理嘛。說不復雜,那也真不復雜。
而送禮帶來的人脈,也是互相的,不是單方面的。
將來,若是大唐有什么需要,高仙芝一聲令下,如果不違背吐火羅部落的自身利益,那么吐火羅雇傭兵也要聽其號令行事。
這便是隱藏的政治資源,不可輕忽。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后,便有與回紇葉護把酒言歡的交情。這份交情后來還用在了“單騎退回紇”的事情上。所以很多時候,手里的牌沒有好壞之分,只看怎么用,什么時候用而已。
無論是什么牌,能捏手里,是斷然沒有白白浪費,送給別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