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封又一封離大譜的奏章,紛紛送到議政堂,送到李適之的案頭,送到房琯的案頭,五花八門說什么的都有
“把船上的船夫與船主都溺死然后把硝石全給本節帥搬到開封縣城內,把那艘船給鑿沉,給汴州府衙報一個漕船傾覆,全員溺斃,尸體交給他們,這件事就算完了。
既然辦法好不好需要時間驗證,無法現在就決出勝負。那么,讓辦法看起來更“激進”更漂亮,就能更吸引眼球,這是不是就可以跑在更前面呢
因為,方有德已然失去了對于“未來”的預知。
“節帥,還是您想得周到啊。甭管這些硝石去哪里,在咱們手里,也算是為圣人免了一件麻煩事。”
唐軍在西域大勝,扭轉了蔥嶺以西各國分離的苗頭,不出重拳是不行的劉晏書呆子,只盯著錢,殊不知有些威望是錢買不來的么
這些錢做點別的什么事不好么朝廷哪里不需要用錢吶
所以“誰的辦法更好”這一套,表面上看是行不通的,需要時間去驗證。
如果安祿山還活著,而且這一船硝石是安祿山要的,那么哪怕派兵跨州堵截,方有德也在所不惜。
恐怕未必,再不濟,也會是一個忠心大唐的胡人邊將而已。
國策好不好,得以后再看,但激進的國策,現在就能嗨一把
腦子嗨起來了,官位是不是就來了呢
反正是暢所欲言嘛,又不是謀反,想怎么說都可以
由于配方不同,使用場合不同,所以火藥并無詳細的制作標準,只是知道有幾種東西是必須的,比如說炭粉、硫磺、硝石。
你坐鎮幽州,會不會跟安祿山一樣當初你說安祿山要反,不得不除之,以絕后患。
李嘉慶有些不甘心的詢問道。他們這么積極的查驗過運河的大船,打著什么主意,不問可知。
李嘉慶皺了皺說道,心中有種不好的預感。
按說,硝石這東西,量小的話,也不是說特別敏感,道士煉丹的時候就常用,平時也不太引人注目。
國策需要時間的驗證,誰的辦法好,誰的更妥當,制定國策的人,在當時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并不知道今后幾年甚至幾十年內會發生什么事。
劉晏認為,那么遠的距離,前期沒有一千萬絹打底,根本架不住開銷,后續還是無底洞,需要持續投入,十年以上才能見效。
“節帥,這么說,我們是不能查咯”
一個小小的河中都護府,摳摳搜搜的不像話哪里有封疆大吏的氣魄
更是有一系列諸如“編戶齊民”“唐軍駐守”之類的跟風建議。怎么說呢,只能說無知者無畏吧。
“此事確實有蹊蹺,不太尋常。”
“右相,某以為,方國忠的構想太小了,只是武夫做派,毫無大略,無法顯示我大唐之氣象,實在是令人無法茍同。”
房琯淡然說道,臉上看起來極為自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