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節義的絕唱說顏真卿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
這是一篇科普的章節,因為后面還有顏真卿顏杲卿二人的劇情,所以有必要在這里說一說讓顏真卿青史留名的祭侄文稿。
當年安祿山包藏禍心,起兵反唐,顏真卿的哥哥顏杲卿一家鎮守常山今石家莊正定縣,最終常山城破,侄子顏季明被斬首,顏杲卿一家三十余口人最終都被叛軍殺害,準確地來說是被虐殺。
城破以后,顏杲卿誓死不肯低頭,被叛軍割去舌頭依然吼聲不絕,最后被肢解而死。兩年以后,唐軍收復失地,顏真卿才有機會托人尋得侄子的頭骨,顏公當時,是對著裝著侄子頭骨的棺木,寫下的祭侄文稿。
當然了,這是故事的梗概,也是故事的明面。如果只是看個熱鬧,那么到這里就可以了。
然而,很多時候,故事的背面,往往才是現實的殘酷所在。
我舉個例子,阿美的軍人聽官府的命令去烏克蘭打毛子,結果炸斷了兩條腿,被裝上假肢后被送回阿美。
在機場,他受到了熱烈歡迎,被無數記者包圍,甚至還被授予了勛章。
這個是故事的明面,如果是電影,鏡頭在這里完結,那么將是一個勵志故事。人們會腦補后續,“英雄”的余生將過得幸福美滿。
但是,在上完新聞后,極有可能就沒人再記得他了。他的勛章也很可能只是道具,拍完照要收走的。
當然了,我這里說的只是顏真卿的意圖,并不是說他不該這樣做。
也更有啟發意義。
最后還要提一點河北很大,非常大,大到河北之內,還要再分區塊,不同區域,或許民風與政治傾向完全不同。
這里頭的套路,真是比海還深,所以有必要抓一抓河北那邊的細節。
只是那時候,已經沒人去關心他發生了什么,等待他的,要么流浪街頭,要么飲彈自盡。
當了功臣,被人搶了功勞還被打壓,當然要以自己的方式喊出來,這個是無可厚非的。我想說的是,不要把古人想得那么傻,每個人做事都是有自己動機和考量的。
需要忍的時候,他們絕對忍得起。
利益驅動,本身就是人類的本能而已。這里的利益,可以擴大理解范圍,比如說名望,比如說自我激勵,自我滿足,自我價值構建等等。
安祿山也好,史思明也罷,顏真卿兄弟也包括在內,他們都不是河北本地勢力。
扯遠了,回到祭侄文稿上。
然后還要說一說河北的“團結兵”,這個群體的影響,可比邊鎮胡人要深遠多了,其影響一直持續到北宋初年。
顏真卿為什么要寫這一篇呢或者說,這一篇為什么會流傳下來呢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又特別關鍵的問題。
不繞彎子,我就直接說答案吧。
顏真卿寫這一篇,除了鄭重祭奠家族成員外。大聲宣揚家族忠誠,并且不動聲色對某些人大罵,才是主要原因,也是它能流傳下來的原因。
首先要強調一點在盛唐時期,胡漢矛盾,遠遠不是主流,包括在河北也是一樣。如果認為胡人就是安祿山那邊的,漢人就必然擁護李唐確切說是基哥,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那么,顏真卿家族,遭遇了什么呢
這個就是故事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