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槍孝節軍是勝利者,是強軍,所以值得投效。
什么叫人脈,這就是人脈了。
盛唐社會風氣張揚向上,崇拜強者,向往光芒萬丈的無敵。
當然了,那一封“推薦信”,只是李晟的敲門磚而已。是上次他進神策軍的時候,王忠嗣寫給崔乾佑的。
有人脈,就不必去苦熬日子,就無人敢貪墨你的軍功,人脈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李晟臉上頓時緊繃著,心也提了起來。他明白,重頭戲要來了。
稍有本事的人,都在自謀出路,以待在神策軍為恥。
可是如今的神策軍尚未改編完成,黑云長劍軍也未新建完成,神策軍內部,不說亂成一鍋粥吧,起碼也是軍心士氣大喪
上次一萬二千神策軍被三千銀槍孝節軍打散,大敗虧損,軍中士氣已然崩塌。
至于讓方重勇辦事,那還需要什么推薦信啊都是自家人
李晟拿出來,只不過是為了跟方重勇見一面而已,避免小鬼難纏。
“某今日要跟妻兄暢談,夫人可去準備些美酒。”
假設河北二鎮聯手謀反,勾結契丹、奚人兵發長安,聲勢浩大。
某本不愿來尋平西郡王的關系,奈何身不由己,不愿蹉跎光陰。”
“假設,當然了,某只是假設,不是針對誰。
“皇甫惟明要反”
李晟壓低聲音驚呼道。
這個消息可太踏馬夠勁了,如此機密,是他這個還未通過“面試”的“實習生”該知道的么
他出身將門,消息靈通。
河北地方不穩,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武周末年的時候,河北契丹人鬧事,殺唐軍將校造反,可謂是聲勢浩大,一時間搞得朝廷焦頭爛額。
當年就鬧過,現在再鬧一次,貌似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吧
李晟絲毫不覺得方重勇是在“鬧著玩”。
“你就當他反了吧,本王是問伱,要如何平叛皇甫惟明如何,那是他的事情,與本王的問題無關。”
方重勇沉聲說道。
李晟沉思片刻,對方重勇說道
“朝廷可兵分三路,兩路為正,一路為奇。一路守黃河南岸的河陰縣,與叛軍拉鋸,一路守河陽三城,保護洛陽西北大門不失。
最后一路奇兵出河東,從河北常山出擊,奇襲叛軍老巢,斷其糧秣。
到時,叛軍便會進退失據。
黃河岸邊的叛軍若退,則兩路正兵可一路尾隨掩殺。叛軍若是不退,則糧草不濟,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他們勢必會不顧一切急攻黃河沿岸城池,不可能不留下破綻。
到時候,戰場主動權便在朝廷一邊了。殿下手握強軍,此戰無論是在正軍中還是擔任奇兵,都是大有可為。”
李晟侃侃而談,顯然不認為此時河北叛亂,能夠從朝廷手里討到什么便宜。
只是這個說法,跟方重勇的看法基本一致,這大概也是軍界共識了。畢竟,戰略是有套路的,如果不考慮經濟壓力和政治上的變化,那么“考卷”的正確答案非常有限。
“倘若回紇人,也參與進來,那要如何處置”
方重勇繼續追問道。
聽到這話,李晟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說道“如此便是雙鬼拍門,大唐會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殿下就是問我,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了。”
軍事問題惡化,就會變成難以處理的政治問題。這不是他一個披堅執銳的將領該考慮的。
或者說了也不算。
方重勇不置可否的微微點頭,二人陷入尷尬的沉默當中。
看到對方不說話,李晟有些心癢難耐的壓低聲音詢問道“殿下莫非是以為,不可說之事,乃是大亂在即,變生肘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