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河北百姓普遍對朝廷的不滿,號召他們支援叛軍,甚至直接加入叛軍,承諾將來對河北輕徭薄賦。
皇甫惟明要的是天下,手里又捏著皇子。只要他自己不稱帝,便有很多立場中立的人順勢追隨。將來叛軍會不會入關中,誰也說不好。
在大部分河北人看來,叛軍才是王者之師,正統大義所在。
現在的唐庭才是無道,應該被討伐。
“次山兄啊,這次情況真的不一樣。皇甫惟明那邊的叛軍,可不是普通蟊賊,他是要改朝換代啊!”
杜甫拉著元結的手急切說道。
其實,很多人都看出來了,皇甫惟明將來也是曹操一般的人物,不可能還政于李琬,將來改朝換代是必然。
現在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一如方重勇前世那些高考完不打算復讀的學子,壓根不會再去看復習題一樣。對于皇甫惟明來說,奪取長安的過程,就是考試。
將來如何,如同考試結束,那都要再說。從前的承諾,不作數也很正常。
“子美老弟,你說的這些,我們說了也不算啊。著急又有什么用呢?”
元結嘆息道。
他身后有一個大家族,這次河北叛亂結束后。元結已經寫信給家中,讓家族子弟參與本地團結兵,于汝州魯山集結。目前這支隊伍已經有兩千多人,元氏一族幾乎掌控了魯山團結兵的話語權。
至于是干啥,不問可知。大概,就等著元結這位刺史帶著朝廷的“任免書”來魯山了。
看到杜甫還是憂心忡忡,元結湊到他身邊,壓低聲音說道:“事若不諧,子美老弟可隨某一同去汝州,那邊有可戰之兵!”
嗯?
杜甫像是頭一次認識元結一般,用莫名驚詫的眼神看著對方。
“次山兄,難道…已經,已經……”
杜甫語無倫次,他萬萬沒想到,元結早就想好了退路。
而且,似乎并不看好官軍能夠順利平叛。
“你心里明白就行了,如今這情況,不從賊就算是對得起朝廷了。
讓某這樣白白送死也不是個事啊,某身后還有那么大一家人。”
元結看著杜甫苦笑道。
他這種“找退路”的行為,其實本身就是對朝廷的“忠誠不絕對”了。
而如元結這般還算忠心的刺史,又有多少沒有準備退路呢?又有多少人還不如元結,直接投靠皇甫惟明又有多少呢?
杜甫頓時感覺這一波或許真的大事不妙了!
“使君!使君!叛軍已經不到十里地了!黃色軍服,卑職不會錯的!”
衛州汲縣縣尉南霽云對元結抱拳行禮道。
他本是在黃河兩岸劃舟擺渡的出身微寒之人,精通武藝卻無用武之地。
自皇甫惟明起兵后,河北各地不少刺史、司馬、縣令逃之夭夭,官府也在四處招募官員補缺。
但應者寥寥,合適的更少。
汲縣縣尉在叛軍起兵后第三天就跑路了,跟他一起跑的,還有衛州各縣不少官員,甚至包括一個縣令!
元結發榜討逆,招募有識之士補缺,南霽云就是這時候進來補縣尉缺的。待叛亂平定后,哪怕其間南霽云什么也不做,也可以堂堂正正的當個縣尉,甚至極有可能獲得升遷,徹底走上官場之路。
大叛亂,也是大洗牌。
“來了么?點兵,準備守城!”
元結面色淡然的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