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惟明強裝鎮定說道,心中慌得一批。
“得令,那末將帶些精干部曲,悄悄去漳河北岸那邊增援。”
李歸仁抱拳行禮說道,說完轉身便走。
等他走后,皇甫惟明才發現自己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
……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這是曹操在《苦寒行》中,對并鄴道的描寫。那一年,他正帶兵攻并州,于壺關前躊躇不得進之時,寫下了這一篇名傳千古的詩篇。
妖孽的并鄴道,可謂是太行八陘之中最有傳奇色彩的道路,也可以稱之為鬼神莫測的“薛定諤之路”。
這條路線很特別。
當并州與鄴城,都被同一個政治勢力所掌控的時候,這條險阻無比的道路,就會奇跡般的“暢通”,人人都愛走。
比如說東魏北齊時,并鄴道就是鄴城與晉陽之間最暢通的道路。沒錯,它雖然很難走,但它安全啊,而且是直達。
當年北齊文宣帝高洋,便是愛走這條路,一年往返晉陽與鄴城之間,要走十幾次并鄴道!
然而,正如矛盾論中優勢劣勢互相轉換的原理一樣。原本的優勢項,在外部環境發生改變后,最優條件便很有可能轉換為最劣條件。
并鄴道便是如此。
一旦太原與鄴城分屬兩個不同而敵對的政治勢力時。它的優點便消失不見,缺點開始無限放大,讓那些沙場老將們,每次都是能不走并鄴道就不走。
曹操的《苦寒行》已經生動詮釋了,打仗走這條路,就等于是在玩命!只要不勝,退都很難退回去。
而且它還很公平,無論是從太原出發,還是從鄴城出發,所面臨的困難都是一樣的。
軍隊入了滏口陘后,就會進入“黑盒狀態”,任何人都說不清那些狹窄山道里面,有什么“妖魔鬼怪”在等著自己。等你走到出口,就是壺口關了,中間沒有任何可以修整的城池。
視野的狹窄,也讓兩邊的斥候,不得不走穿這條路抵達終點,才能得知對手到底有沒有發兵!
然而只有千日做賊的,沒聽說誰千日防賊。每天讓斥候走穿這條路,去看看對手有沒有動靜,也確實不太現實!只能通過偵查對方兵馬調度情況,來判斷這條路此刻到底危不危險。
如果壺關附近大軍云集,那么走這條路就變得十分危險。
用兵謹慎的皇甫惟明不敢派兵攻打壺口關,但他在滏口陘外圍準備了兩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滏口陘入口處的昭義縣和滏陽。
這里有武令珣的三千兵馬屯扎。
第二道防線,則是在漳河北岸的大營,有五千兵馬,由突厥出身的胡將畢思琛率領。
畢竟這里不是主要防線,壺關那邊也沒聽說官軍有什么動靜,所以皇甫惟明沒有在這里安置太多兵馬。
他聽聞河東那邊官軍已經在太原大軍云集,打算從井陘出兵,攻打真定,抄河北叛軍后路。
皇甫惟明已經派人傳令,命史思明回防,從飛狐陘退回河北。自己這邊則是讓李懷仙領兵兩萬奔赴冀州信都。并在信都募兵,招募河北團結兵充實隊伍,準備與史思明夾擊官軍。
而李歸仁的兵馬,則是集中在新鄉、汲縣一帶,防備官軍從河南越過黃河攻打河北。今天會來鄴城,也只是因為要參加登基大典。
皇甫惟明搞不明白的是,滏口陘里面,為什么會有官軍沖出來?這支人馬,為什么之前在河東的斥候都沒有察覺?
然而想這些已經太遲,現在最重要的,便是趕緊的把登基儀式辦完,然后再處理這些雜事!
不過皇甫惟明沒有想到的是,武令珣麾下的兵馬,已經被那支軍隊擊敗,四散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