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帥,如今已經控制住局面了,只是太子那邊,要如何回復呢?我們的所作所為,不亞于在扇太子李琩的耳光啊!”
錄事參軍封常清壓低聲音問道。此刻他憂心忡忡,不得不說,方重勇的決定實在是太過于激進和冒險了。
其實很多話,是可以好好說的,畢竟,方有德現在就在洛陽啊,有什么不能說的呢?
“準備筆墨,本節帥現在要上書。”
方重勇輕輕的拍了拍面前的桌案說道,暗示封常清不要在耽誤時間了。
很快,后者將墨研磨好,方重勇便立刻提筆寫了一份非常正式的“奏折”,而稟告的對象,正是太子李琩。
在奏折里,方重勇首先闡明,自己和銀槍孝節軍作為禁軍,一直都是披荊斬棘,勞苦功高,驍勇善戰,令各路敵軍聞風喪膽。
只是因為如今功高賞無可賞,才被昏庸的天子李隆基殘害,不得不逃亡到汴州避禍。
其次,方重勇又說如今河北叛亂,昏庸天子李隆基不顧首都安危,竟然跑到太原瞎指揮,又出了包括下令坑殺銀槍孝節軍在內的一系列昏招,導致河東軍心渙散。
他料定接下來一戰,官軍必敗,河北叛軍必定大勝。
若叛軍勝,氣焰定然囂張,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一定會南下。
到時候河南危急,如頭頂懸湖,隨時可能傾覆。
所以方重勇自請擔任宣武軍節度使,并統籌汴州、宋州、曹州、陳州、亳州、潁州六地軍政民政,選拔團結兵,統一指揮統一訓練,將他們組織起來抵抗賊軍入侵,以免陷入各自為政的窘境。
最后,方重勇言辭懇切的希望李琩可以同意這個要求。
他在奏折中強調,因為被昏庸天子李隆基背叛出賣,銀槍孝節軍無論將校還是士卒,全軍上下都憋著一股惡氣。
這股惡氣若是引導得好,則會發泄在河北叛軍身上,成為報效國家的動力。
但若是引導得不好,那就有嘩變的危險。至于會出什么事情,方重勇也不可預測,總之不可輕忽。
他這個節度使雖然對國家,對太子忠心耿耿,也可以不計較李隆基這個昏庸天子的昏招,卻不能保證銀槍孝節軍所有人都受了氣不出頭。
到時候他約束不住士卒,恐變生肘腋。如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倘若發生,則實在是令人遺憾
何去何從,還請太子速速定奪。軍情如火,容不得半點猶豫。
這份奏折寫得很長,語氣也很客氣很謙卑,但表達的意思卻相當明確:
你給老子一個宣武鎮節度使的官職,老子就幫你頂住河北那群吊人!以后聽調不聽宣,不會被你擺布也不會拆你的臺子!
若是不給,那你就等著看好了,銀槍孝節軍不把河南鬧個天翻地覆,是絕對不會收手的。
到時候你不但沒人幫忙打仗,銀槍孝節軍反而還會破壞你原本的官府建制。說不定叛軍就要一路打到揚州了,真要有那一天,我看你是哭還是笑。
你可得給老子好好掂量掂量啊!
寫完奏折,方重勇將其交給封常清過目。
“你覺得如何?”
方重勇好奇問道,他知道封常清一向有主意。
“節帥,您的膽子還真是大啊!”
看完奏折,封常清面帶苦笑說道。
“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如果李琩拒絕,那我們就把河南毀了,然后逃到兩淮。現在手里的糧秣足夠我們吃大半年的,天下之大,哪里不能去呢?”
方重勇嗤笑道。很顯然,他壓根就沒去想當什么忠臣良將,已經完全把自己代入“反賊”的角色,思維完全契合那些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