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槍孝節軍橫沖直撞的勢頭被遏制,雖然依舊向著城門處沖鋒,但前進的速度已經被大大遏制。
何昌期見戰況焦灼,頓時靈機一動大聲喊道:“城破了!快跑啊!城破了!快跑啊!”
聽他這么一喊,城墻上還未下來的那些銀槍孝節軍士卒也跟著一起大喊。
“城破快跑啊!”
“城破快跑啊!”
“城破快跑啊!”
一時間城破快跑之聲到處都是,那些如同驚弓之鳥一般的聊城本地團結兵,最后一根弦終于是被拉斷了。
這些人在慌亂之中,竟然自己打開了北面的城門,然后從北門外直接跳入徒駭河中!
不少人從徒駭河南岸游到了北岸!
然后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不知所蹤。
徒駭河在唐代還是一條季節性河流,秋季開始斷流,梅雨季節開始漲水。
聊城百姓平日里只是將其作為一條排污的陰溝使用。因為這條河的存在,北面城墻夜間幾乎不設防,城門由本地團結兵把守。
這一幕讓那些正在其他城門位置,死戰不退的河北邊軍看傻眼了!
他們本是隸屬于幽州節度使旗下納降軍,都是百戰余生的好漢,主動放棄城門逃之夭夭,這種事情他們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
敵軍不開城門,自己人這邊反而開城門的狀況,當真是聞所未聞!
這些河北邊軍雖然是被銀槍孝節軍殺得節節敗退,但尚且還能保證城門不失,沒想到就這樣被“自己人”給背刺了!
就好像正在與人搏斗的時候,腰子被人捅了一刀,那股氣瞬間就泄了!
頃刻間便兵敗如山倒!
“節帥,北門,北門!北門空虛!”
有人在城墻上對著城下大喊道。
其實不需要他喊,城外的方重勇一直在密切關注戰況,等待著何昌期等人開城門。
北門被本地團結兵打開的第一時間,他就注意到了這個情況,連忙命令王難得領五百人沖北門!
這一波突擊,直接沖垮了聊城的防御!
一炷香時間之后,四面城門都被人打開。為數不多的河北納降軍士卒奔向府衙,準備負隅頑抗。而本地的團結兵,早就不見蹤影,跑得一個不剩了。
他們這些團結兵,壓根就不害怕軍法。
脫下軍服就是本地農夫,到處都是親朋鄉里故人,隨便躲哪一家混一段時間,等風頭過去后又是一條好漢,誰還記得他們當過逃兵啊。
在邊鎮瀟灑慣了的武令珣,終究是沒料到團結兵當真是“團結”,一人呼號百人退散。
武令珣平日里肯定沒有好好讀書,戰國時的孫子早就在《孫子·九地》中說得明白:“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
唐代隱士李筌對此有深刻見解,他在《太白陰經·地無險阻》中說:卒恃土,懷妻子,急則散,是為散地也。
納降軍在遠離故土的地方作戰,跑路多半要死于本地農夫之手,所以他們可以寧死不退。
但本地團結兵就沒這顧慮了,一旦遭遇大難,跑路是第一選項。
聊城城內的廝殺聲漸漸小了,不一會,一身血跡的車光倩走出南門,對方重勇抱拳道:“節帥,城墻已經肅清,殘兵逃到了府衙。何老虎已經帶人將城墻包圍起來了。”
“走,去會一會武令珣。”
方重勇翻身下馬,面色有些古怪。
破城的關鍵一擊,好像有點莫名其妙啊。
他走上前壓低聲音詢問道:“聊城北門是誰打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