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皇甫惟明卻是對他點點頭,明顯表示贊同。
之前還在猶豫要不要打華陰城,那是因為不知道華陰守將到底是個什么態度,所以沒必要貿然將對方逼入絕地!
皇甫惟明起事,打著的是為“新君”李琬掃平不服,匡扶新君入長安登基的口號。
皇甫惟明可沒有自立為帝,在法理上是說得過去的。起碼還沒到頂風惡臭三百里的地步。
這一路走來,很多地方上的刺史愿意開城投降,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只要皇甫惟明不稱帝,那么這場戰爭就是李家的家事,他們這些外人摻和什么呢?
忠孝節義,不是用在這種地方的。
所以華陰城的守將,兩不相幫,當做無事發生,本應該是極有可能的。或者說只要不是李琩的死忠,都會這么選擇。
如果對方肯裝傻,皇甫惟明也不介意讓他裝,派點人圍住就行了。大家打默契仗,一旦河北叛軍進入長安,華陰也就沒有堅守的意義了。
你好我好大家好,何樂不為呢?
可是現在,華陰城守將如此剛猛,直接殺信使拋尸啊!這就是明擺著要玉石俱焚了。
留這么大一個隱患在后方,簡直就是在作死!不拿下華陰城,皇甫惟明行軍都害怕身后被人追擊。
“對了,李歸仁怎么說?”
皇甫惟明面帶不滿之色詢問道,李史魚將一封信函遞給他說道:“李將軍已經牽制住蒲州的守軍了,其他情況他并未細說。”
聽到這話,皇甫惟明稍稍心安。盤算著攻克長安后,得想辦法敲打敲打李歸仁。
這位皇甫大帥想分兵去攻打蒲州,可是明顯不順路,此處北面都是山。只有拔掉華陰城后,前方道路才會豁然開朗,分兵也就不在話下了。
“傳令下去,讓士卒們準備攻城,天黑后動手。”
皇甫惟明對安守忠說道。
“得令,末將會親自指揮!”
安守忠抱拳行禮,領命而去。他知道自己翻身的機會來了。
……
雖然從表面上看,華陰城內的抵抗意志相當堅決,又是“斬使示威”,又是一言不發表決心。
但實際上,郝廷玉差點為這事跟李光弼打起來!
“君實(李光弼表字)啊君實!方大帥說是讓我們守十天就行了,你又何苦要斬皇甫惟明派來的使者呢?
你多跟他們周旋一下,消磨一下時間,就說你愿意考慮,只是心中還有顧慮。不就拖過去幾天了么?
這么連哄帶騙,十天時間不就一下子就到了嘛。殺信使作甚,你糊涂啊!”
華陰城墻的主城樓簽押房內,郝廷玉急得跳腳,在房內走來走去如同熱鍋螞蟻一般,痛心疾首般的在李光弼耳邊,嘮嘮叨叨個沒完。
他跟李光弼關系親近,說話也不講那么多忌諱,一般情況下都是有話直說。
就在剛才,李光弼沒跟郝廷玉打招呼,直接把皇甫惟明派來的信使給斬了。一直到信使都人頭,呈到李光弼他們面前時,郝廷玉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大哥,你能不能先聽聽皇甫惟明說什么啊!搞不好還能用一用反間計呢?
就這么給宰了,難道不是在作死?
郝廷玉沒弄明白李光弼的腦回路,他不是主將,也不能違抗對方的軍令。
“若是某不激怒皇甫惟明,則對方必定會圍住華陰,直撲長安。我們是安全了,可方大帥的計策要怎么實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