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說是這么說。
可要從頭建設一座都城,又談何容易。方重勇不想大興土木,但汴梁城卻是不得不修,只能咬著牙把事情辦了。
這是改變如今政治經濟格局的最大依仗,這也是不鉆長安死胡同的唯一活路。
得運河者得天下,汴梁位于運河的核心之處,有著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天予不取,必遭其咎。汴梁城無論是不是將來作為都城,都是一定要修起來的。
“建,砸鍋賣鐵也要建。明年秋收前,一定要完工!”
方重勇咬咬牙說道,他也是決定豁出去了。
“那就要給渡口設立關卡,每一艘靠岸的船,都要收稅。
不然的話,可沒錢修皇宮呢。”
劉晏攤開雙手,表示自己無可奈何。
人力可以靠征發民夫,物料還是要花錢去買的。汴州這邊正處于急速擴張期,什么都要花錢。特別是軍費,不可能少。又不是說他們只修汴梁城就什么都不管了,所以目前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缺錢是可以預見的。
“給商人們發鹽引,讓他們招募附近的腳夫來幫忙修。不要給渡口加稅,商賈們不支持修汴梁城,就不給他們發鹽引。要用引導的方式,讓外來人參與建設,不要盯著那點稅,把人趕跑了。”
方重勇輕輕擺手,否決了劉晏提出加“漕運稅”的建議。
有句話說得好,免費的東西,才是最貴的。若是給運河渡口加稅,會把那些專門跑漕運的商賈們給嚇跑的。
如此一來,整個運河就會空轉。只看到船在運河上走,但來往客商,都不愿意在汴州本地靠岸,更別提帶動消費與貿易了。
無商不興,缺了做買賣的人,汴州又怎么可能發展得起來呢?收船只的“停靠費”,弊多利少。
顯而易見,只有不收“停靠費”,才能吸引更多外地船只停靠,拉動本地經濟,最后收到更多其他稅。
“節帥所言甚是。”
劉晏微微點頭沒有廢話,方重勇的方案他還需要回去消耗研究一下。在搞錢這方面,劉晏可一點都不敢小看方重勇,把對方當外行。
他又從懷里掏出一張紙,遞給方重勇。上面寫著第一批鹽引的發行數目和發行規則。
顯然,這些套路都是劉晏早就準備好了的。
“說吧,現在建城到底缺什么?”
方重勇瞥了劉晏一眼,他發現這家伙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條斯理的,卻又一切盡在掌握一般。
你問一句他說一句應對得當,就是不愿意一口氣說完。
“回節帥,如果真要問缺什么的話,那下官可以這么說,修汴梁城所需的東西,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什么都缺,要什么沒什么。
這是一座都城,不是一座防守用的城寨,光修建官衙的錢就要許多。”
劉晏正色說道。
方重勇知道他還有下文,于是點點頭,示意對方接著往下說。
“但物力財力這個好解決,我們靠著發鹽引就能解決很大一部分,唯一不好解決的乃是人力。”
這下方重勇聽明白了。
修汴梁城缺什么?缺物料么?
其實是不缺的,有運河的便利,什么物料都可以運過來。
真正缺的反而是人,或者叫勞動力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