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戰斗,計劃是配合長安那邊的軍隊,兩路夾攻李寶臣,奪取洛陽。
這么大的動靜,想不驚動黃河對岸的李歸仁,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方重勇必須要派一個能言善辯之人,去說服李歸仁按兵不動。
當然了,要是能說服李歸仁歸順,那自然是更上一層樓。
但那種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
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李歸仁自然也懂。能讓他按兵不動,顯然是需要一個心思敏捷又極具口才之人,也需要方重勇能開出一些價碼。
那么,這次派誰去承擔如此重要的游說任務呢?
汴州府衙大堂內,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沒有吭聲。
“節帥,某愿意去試試!”
方重勇身邊擔任行軍參軍的大聰明舉起一只手說道。
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小白臉還挺有種的啊!
如何昌期之流的武將們,頓時對其刮目相看。
此行的危險性絕對是有的,甚至還不小。
別看經常說什么“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可實際上使者被殺是常有的事。
不過話說回來,渤海國皇族里崇尚的文雅之風,恐怕會讓大聰明跟李歸仁沒什么共同話題。
李歸仁是胡人,馬背上長大的,怎么可能跟大聰明聊到一起?
雞同鴨講還差不多!
談判如果不能形成共識,就不可能說服對方。
而共同的話題,往往是共識的前提和引路人。
大聰明勇氣可嘉,但這里并不是該他出頭的地方。
“你一個行軍參軍來湊什么熱鬧啊!”
方重勇呵斥了一句,他看向岑參說道:“岑判官有邊疆從軍的經歷,你走一趟鄴城吧。”
岑參是個大詩人不假,但是他在邊疆可是當過幾年幕僚的。對丘八們的那一套習氣很是了解。
“請節帥放心。”
岑參抱拳行禮說道,面色很淡定,就好像只是去鄴城旅游一番似的。
“宣武鎮除了汴州與亳州外,其他四個州,各送一千團結兵來汴州整訓。這些人用來護送糧草,占領城池。
諸位,你們都沒有什么意見吧?”
方重勇環顧眾人詢問道。
這又不關他們的事,而且兵員送來了,還聽他們指揮呢。府衙里開會的這些人,自然不會有什么異議。
開會都是先易后難,麻煩的還在后頭。
果然,方重勇見眾人沒什么意見,直接吩咐嚴莊將此事記下,等兵員集中于汴州后再行分配。
到時候負責供給糧秣的就是兩部分人,一種是純粹的民夫,他們只負責把后方的糧草轉運到前線糧倉即可。
第二種則是各州送來的團結兵,這些人不僅要在前線運糧,而去還會參與守城,參與占領城池,維護治安等工作。
將來,銀槍效節的兵員便是從這些人里面甄選,不再另行招募。
“此戰第一項,掃清滑州的賊軍。
此戰第二項,攻克滎陽所在的鄭州。
鄭州為主,滑州為輔,兩邊同步進行。
李寶臣在滑州的兵馬應該很少,但拿下滑州后,便要防著李歸仁突襲,一樣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