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帥應該讓控鶴軍帶著所有找到的財貨,離開長安,回到鳳翔府。同時節帥自封為岐王在鳳翔府開府建衙!
而至于長安誰要當天子,節帥就不必去管了。
無論將來誰入主長安,節帥這個岐王都是當得穩穩的。
至于天子李琩,那是死于亂軍之中,死無對證,與節帥無關。
若是節帥一直帶兵駐留在長安,則必然是天下眾矢之的啊!
還望節帥三思,急流勇退方為上策。出長安則生,留長安則死,節帥不可不察。”
源休對李懷光叉手行禮,一臉懇切說道。
不得不說,這番話是相當有道理的。
源休的話,把李懷光的丘八思維拉回來了。這是另外的一種思維模式,并不是丘八們一心只會把事情越搞越大不歸路模式。
為什么不滯留長安就能活呢?
因為憑借控鶴軍的戰斗力,其他人入主長安以后,也不希望離此地不遠的鳳翔府,還有這么一個強敵在側。
敵人嘛,要么剿滅,要么招安,只有這兩條路可以選。
而招安是成本最低的辦法。
畢竟,天下已經四分五裂,有那么多麻煩沒解決,誰還有精力急吼吼的去解決李懷光和控鶴軍啊!
與之相反的是,如果控鶴軍滯留長安不去,擋了各路野心家的路,那么勢必會引起強力反彈,各路諸侯都會將控鶴軍當成首要敵人。
更何況,長安那么大一座城,百姓吃穿住行都要想辦法維持,不然過不了幾天就要亂套了。
控鶴軍占領了長安,就要去管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不管的話,百姓都要反了!
李懷光管得過來么?很顯然,即便他想管,控鶴軍里面沒有這樣的人才。
他們也沒有治理長安的心思。
回到鳳翔府就不一樣了,那邊的地盤本來就是被控鶴軍掌握著。拿到長安的財帛,也可以收買留在鳳翔府的士卒,不用擔心他們嘩變。
原地固守問題不大,無非是軍糧可能有點問題,畢竟得不到長安那邊的輸送,還需要拿錢買糧。
不過話說回來,其他勢力如果占據長安,也會很容易就跟李懷光達成妥協。控鶴軍可以重新找個“奶媽”。
你守你的鳳翔府,我在長安當皇帝,給個大義名分,你吃不了虧的,大家誰也不吃虧!
到時候或許就是這種現狀。
源休一番話就說得李懷光很是心動,老實說,張韶提出的“當皇帝”和“找個傀儡皇帝”,李懷光都覺得太難把握了。
或者干脆點說,就是取死之道!
“那李氏的宗室,本帥是殺還是不殺呢?控鶴軍已經搶了宗室家中不少財貨,他們豈能善罷甘休?”
李懷光虛心求教道,至此已經完全被源休的才智所折服。
“節帥,長安的宗室子弟越多,下一個入長安的人,就會感覺越麻煩越棘手。不得不花費很多精力去對付這些宗室子弟。
那個時候,這兩方無論是誰,都一定很想得到節帥的幫扶和支持。
若是今日節帥將這些宗室子弟都殺了,那么這不過是為下一個進入長安的人鋪平了道路而已。
為他人做嫁衣裳,又是何苦來載呢?
孰輕孰重,孰是孰非,節帥應該可以判斷出來。”
源休恭恭敬敬的給李懷光行了一禮。
他這番話說得相當懇切,完全是站在李懷光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
你不殺李氏宗室,不是為了饒過這些人的狗命,而是為了給下一個入主長安的勢力制造麻煩。
你若是殺盡了李氏宗室,過癮是過癮了,但也不過是為后來人做嫁衣,幫他們把不方便做的事情都做一遍罷了。
這樣又有什么意義呢?
“是啊,本帥也覺得是這樣。”
李懷光頗為心虛的嘆了口氣說道,有種飄飄然從高處落下來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