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璘走后,眾多大臣才松了口氣,心中暗暗嘀咕:礙事的人終于走了。
“都說說吧,李璬稱帝的事情,該怎么處理比較好?”
方重勇一屁股坐在剛才李璘坐過的位置上,一點也不避諱。大堂內眾人對此一點感覺也沒有,好似已經習以為常。
“右相,下官建議,出兵壽州,扼守淮南道與山南西道之間的通道,并且可以威懾淮南,為奪取揚州鋪路。
況且壽州與亳州、潁州毗鄰,糧秣補給不成問題。”
李筌出列,對方重勇叉手行禮說道。
新組建的“樞密院”,便是專門制定軍略,專門干這活的。而從前“三省六部”中的兵部,職能進一步被架空,已經喪失了參與軍務決策的權力。
作用越發偏向后勤保障與日常賬冊管理。
樞密使是由方重勇兼任,李筌這個樞密副使,是實際上管理樞密院的人。
“壽州治所壽春城,其城池高大,易守難攻,誰可勝任?”
方重勇環顧眾人問道。
“可讓李光弼領兵攻壽春。
如今盛王李琦擔任淮南節度使,高適為參軍,來瑱為淮南節度副使,壽州兵馬使。
我們可以先禮后兵。
既然李璬沒有跟我們正式翻臉,那么我們也不必現在就跟他翻臉。”
嚴莊對方重勇行禮建議道。
延王李玢、濟王李環、義王李玼還在河北幽州,目前已經落入史思明之手。很難說這位“霸總”,會不會也學方重勇,玩一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
因為長安喪亂的緣故,不少宗室子弟都外放各州,處于那種“不吭聲”的割據狀態。不發檄文,一旁觀望,誰得勢他們就擁護誰。
治下一州或數州,跟個土皇帝一般,日子過得瀟灑自在。
倒也不能說顏真卿的信是在胡說,對方描述的現狀,及未來可能的發展,確實有那么幾分道理。當然了,文人喜歡道德綁架,也是基操沒什么好奇怪的。
“那就先禮后兵,若是勸說李琦不聽,那便叫李光弼帶兵攻取壽州。”
方重勇沉聲說道。
“都散了吧。”
他輕輕擺手,朝會這么多人,擠在這么小的府衙大堂,也確實商議不出什么細則出來。
方重勇當即宣布散會,卻是將嚴莊與李筌二人留了下來。
三人來到書房落座,方重勇看向二人詢問道:“剛剛人多不方便詢問,本相想問一句,李璬那邊,需要回復么?需要派人去接洽嗎?”
壽州如今并不是被李璬所控制,而拿下此地,也只是為了提前搶占戰略節點而已。這件事沒有什么好說的,淮南兵弱,李琦翻不出什么浪來。
至于接下來要不要對付李璬,對方又是什么態度,則需要試探和確認一番。
“右相,李璬和顏真卿,明擺著是覺得咱們是可以合作的對象。現在不適合直接翻臉。”
李筌若有所思的說道。
其實,無論是李璬,還是顏真卿,他們都認為:拋開李氏宗室而自行稱帝的人,都是在自取滅亡。
很多例子在前面,最開始的皇甫惟明,到后來的李寶臣,乃至方重勇,全都是扶持皇子登基上位,以獲得法統正當性。
沒有一個人作死的。
當然了,這三人可以算是“成功案例”。
其實如今大唐各地,也不乏一縣一鄉就割據稱帝的“草頭王”,手下百來號人。只不過浪花都沒翻起來一個,就被州刺史給滅了。
既然是這樣,那么方重勇放棄李璘,扶持李璬,也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吧?反正不都是扶持親王上位么?
這便是顏真卿等人的腦回路,也是基于當前局勢的合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