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去吧,容本帥先想想。”
李光弼嘆了口氣,思來想去,最后還是決定暫且按兵不動。一旦出擊,那便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不拿下壽州誓不罷休!
壽州的芍陂,灌溉出了安豐這片沃土,周邊糧產量驚人!奪取壽州,可以極大擴充實力,起碼可以供給不少軍糧。
不僅是戰略要地,而且是重要糧產地,不拿下來那就完全說不過去了。
李光弼想以此軍功揚名,又怕出師不利讓自己進退維谷。
一時間,他的心情也是非常矛盾。
回到下蔡城,李光弼把自己關進縣衙書房里沉下心思考對策。
其間時不時就有親兵來稟告,但他都不許對方進門,只能在書房門外報告。
傳來的幾乎全是壞消息。
斥候偵查得知,壽春守將,似乎已經察覺到李光弼的意圖。不僅日以繼夜的加強城防,而且在淮河與淝水上,都有插了旗幟的官船在偵查。
甚至是截停過往船只,登船盤問。
明擺著是在防著淮河北岸的軍隊,簡單說,就是防著屯扎于下蔡的李光弼部。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李光弼再也不能把自己關起來研究戰略了。
因為路過此地,準備由淮河前往荊襄的岑參,給李光弼帶了一封方重勇的親筆信,以及“朝廷”的軍令。
信中說了什么,李光弼還來不及去看。
但頒布的軍令卻很簡單:按兵不動,靜待時機。一旦壽州兵馬被調離,即刻進攻壽春不得有誤!
“朝廷如何這般朝令夕改?”
李光弼看著岑參,有些不滿的詢問道。別看他面色不好看,實則心中暗暗松了口氣。
“李節帥,您說的這個,下官也不是很清楚。來下蔡是順路而已,下官現在還要去荊襄公干。若是您有什么話想說,可以派人去開封,跟方大帥細說。
下官也不知內情,沒辦法解答。”
岑參客客氣氣的對李光弼躬身行禮,卻又是滴水不漏,一句要緊話都不說。
顯然,軍情事關生死,就算知道內情,也不能亂說。這是岑參當年在邊鎮從軍時得到的經驗教訓。
“岑判官且去吧。”
李光弼疲憊的擺擺手,不想過多糾纏了。
等岑參走后,他才將郝廷玉找來,二人在書房內研究這封方重勇寫的信。
在信中,這位“天下兵馬大元帥”說了三件事:
第一,為了讓你拿下壽州,我會最大限度的幫你。
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輜重,你盡管開口。
能給的我給你備齊。給不了的,我會盡量給替代品。
第二,何昌期會帶五千精兵佯攻鐘離與濠州(隔河相望的兩座城),盡量為你調動壽州的兵馬。
第三,我已經派人去了淮南,威逼利誘,勸說李琦放棄壽州。
三管齊下,我已經盡了全力。
但到時候你若是拿不下壽州,甭管咱們是什么親戚,也一樣要軍法從事的。
“這……”
看完這封信,郝廷玉也是感覺頭皮發麻。
看得出來,方重勇對于壽州那是志在必得,信中的要求,也算是合情合理。????既然你要什么我就給什么,那么最后得不到我想要的結果,你被打板子,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否則還要軍法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