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他已經轉變了立場,投靠方清了麼?
“太白兄,有話可以直說,不必顧忌。”
高適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偽帝李璬欲東征揚州,得江東與淮南之地。
盛王殿下便首當其沖。
陛下得知此事后,欲派兵加強淮南防御,入駐壽春,以抵擋偽帝叛軍。
此事雖為公務,但李某來揚州后,得知高老弟在盛王幕府之中。便先與你通氣,探一探殿下的口風。”
李白大言不慚的說道,這些話他和他夫人宗氏,在出發前商議了許久。
盛王李琦,那是基哥冊封的。讓他來淮南當節度使,也是基哥任命的。
既然基哥不在了,那麼繼任的太子李琩,也不在了,所謂“正朔”也斷了。
所以,如今起碼有三位基哥的皇子自行稱帝,傀儡皇帝李琬,傀儡皇帝李璘,以及近期剛剛稱帝的穎王李璬。
在沒有“正朔”存在的情況下,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也都是各說各有理。
只不過對于李琦來說,他們三個當中任何一個,都無法作為自己效忠對象。
按理說,李琦應該也稱帝,才能名正言順的護住地盤。可是,淮南沒有那麼多軍隊,當地人,也感受不到戰爭的威脅,更沒有人會支持李琦自立為帝。
換言之,李琦雖然名義上管理著淮南道十多個州,但實際上,他只是在揚州有一個幕府,麾下軍隊一部分在壽春城屯扎,一部分在揚州屯扎。
僅此而已。
淮南各州刺史,都是在各守一方,蠅營狗茍,得過且過罷了。
那些人認為,有李琦這個淮南節度使頂著也好,反正要死他先死。
然而一旦李琦“倒行逆施”,想要“奮斗”,那麼這些刺史則未必會買他的帳!
當初方重勇入主宣武鎮,在手握雄兵的情況下,旗下六州尚且經過了一番大換血,還不斷跟李璘麾下勢力博弈。
廢了老大勁,這才把十多個州的資源整合起來。
但檢地令一出,照樣是大規模叛亂。
李琦何德何能,可以將淮南的資源整合起來?
要整合,他也缺乏所謂的名分大義啊!
李白這番話,實際上是暗示高適:李璘如今已經是皇帝了,理論上,授予其他人節度使并管轄淮南的權力。
而李琦只不過是“代管”而已。
李琦不向李璘效忠是他不好,但陛下大度,只當他已經效忠了。
李白這番話,說得高適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高適其實很想反問一句:李璘承諾的事情,真的能作數麼?
不過好在他城府頗深,沒有當場問出來。
“太白兄不如將書信交于高某,待高某面見盛王殿下之后,再將書信呈上。
也免得太白兄與殿下見面后鬧什麼不快。”
高適對李白叉手行禮說道。
他實在是擔心李白這張大嘴,把本來可以說好的事情搞砸了。
不過李白似乎并未聽出高適的言外之意。他對高適還禮,哈哈大笑道:“如此甚好,那李某便在這繁華的揚州城里,四處觀摩一番好了。”
二人告別之后,高適也顧不得猶豫,直接來到盛王的府邸,那是唐羅城中最大的一座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