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仗于人,自然是沒辦法嘴硬。
方重勇說給停了撥款,那就可以直接停。現在開朝會,不過是在造勢罷了。
將來外人議論起來,那就是眾望所歸,而不是方重勇在虐待天子。高尚連忙給李璘使了個眼色。
“朕,朕也覺得,可以適當縮小一下,宦官和宮女的規模。”
李璘有些糾結的說道,不甘心又沒辦法。
“如此甚好,戶部會盡快定一個章程出來給陛下過目。”
方重勇面色淡然說道,壓根就不想跟李璘去爭論,到底要裁多少人,減少多少供奉。
今日朝會,不過是敲打李璘罷了。特別是經過昨夜那件事,方重勇發現李璘的小動作還真是不少。
“嗯,那就這樣吧。”
李璘微微點頭道,無奈妥協了。不妥協不行,眼前這一幕,沒有任何一個人幫自己說話。
“陛下,微臣也有本奏。”
嚴莊慢慢出列,將奏摺遞給高尚。
“即將舉辦的科舉,吏部暫定錄取進士兩百人,明年即授予官職。
進士中再選二十人,優先安排,在今年年末赴任,一律擔任地方官。
然后明年上元節后,從地方官中挑選官員,入中樞補缺。
具體方略,都寫在奏摺里了。”
說完,他慢慢退回原位。
嚴莊壓根就不問李璘要不要開科舉,而是說錄取多少人,這些人怎麼安置。看似是盡職盡責,實則是在瘋狂打臉。
你說啊,你倒是說啊,說你不同意開科舉!
看這大堂之上,會不會有人用唾沫星子淹死你!
嚴莊在心中瘋狂叫囂,臉上則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李璘無助的看向高尚,只見對方無奈的搖頭,拼命暗示他不要沖動。
“朕準了。”
李璘從牙縫里擠出三個字,感覺全身的氣力都被抽乾了。
接下來又是一些在他看來很無聊議題。
比如說像什麼“識五百字法”,即:開辦一些最低級別的“公學”,請本地文化人來教書,作為每年服的徭役。無論有無田產的農夫,甚至是販夫走卒,都可以象徵性的繳納一點財帛,來這里報名學識字。
只要學夠了五百字,會讀會認(不要求會寫),便可以發證書。未來只有持證之人,才能參加某些特殊的,比較輕松的徭役。
比如說在官府里面當臨時徵召的小吏,看守城門,去本地縣尉手下臨時當差等等。
簡單說,就是爭取讓更多的普通百姓識字。不用很多,五百字就夠了,類似于“速成班”。以后誰還要再多學,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去解決。
李璘認為這種法案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他完全不覺得那些泥腿子們有什麼識字的必要,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
再比如說方重勇提出建立“太醫局”和“軍醫局”,一個專門培養官府的醫官,一個專門培養軍醫官。
太醫局作為一個臨時看小病的場所,有實習的醫官為貧苦百姓免費問診看病,并且以成本價售賣一些常見的藥材。
軍醫局是有流民來本地,則由居養院負責臨時接待安置,免得造成本地社會動蕩。
官府會給居養院劃撥一部分公田,作為運營的根基,起到一定社會保障的作用。
當然了,某種程度上說,也算是保有了公田。
對于這個法案,李璘完全無感,只是覺得方重勇對那些泥腿子們實在太好,完全沒有必要,純粹浪費錢而已。
有這點錢,還不如多募些兵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