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長安,重塑都城,慢慢收復失地,這便是“舊時代”的固有思路。當今十個文人里頭,有九個是這麼認為的。
在他們看來,收拾天下如果不定都長安,那便毫無意義。不占據長安的勢力,就好像回不到本體的魂魄一樣,會逐漸喪失各方的支持。
因為如果沒有長安城,那些人都不知道天下應該如何運轉!
這里頭自然也包括顏真卿。
所以,只要方重勇不派兵去打李璬,那麼統治核心遠在襄陽的李璬,必定不會沒事找茬。他們唯一的目標,便是北上武關道,攻長安,入主關中!
然后,跟寶臣大帥斗個你死我活。
路徑依賴,是所有人都避免不了的習慣。一種方法如果以前運轉得挺好的,那麼以后人們也會尋找類似的解決辦法。
方重勇規劃未來的第一步,便是打破路徑依賴,離開長安和關中這個死胡同。后面所有的一切,都是以這個為前提的。
如今,扶持李璘上位,計劃在汴州建都的方重勇,出手最晚,卻逐步顯現出“后發先至”的狀態。
位于四戰之地,卻又是走得最穩的一個,其政權展現出了強大的活力!
原因可能很多人都意識不到,但現象卻是大多數人都能看到的,方重勇的威望與日俱增,便是來自于大家都看到草創的政權,似乎蒸蒸日上,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你干得好,自然有人愿意跟你混,很明白的道理。
“大帥是說,我們不要激怒李璬,不要讓他對我們起防備之心對麼?”
李光弼疑惑問道,實際上這也是他在找臺階下了。
“正是如此。
光州不過一州之地,如同雞肋,得之也不會讓我們快速壯大,反倒是引起了李璬的警覺。
就算要攻光州,那也要等李璬派兵占據光州后,我們再動手。
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
方重勇對李光弼等人交代了“十二字箴言”。
“我等一時沖動,差點壞了節帥的大事,真是該死啊!”
李光弼等人連忙向方重勇告罪,得虧方大帥來了一趟壽春。這樣的事情,不當面說,還真是說不清楚。
“哈哈哈哈,既然誤會已經澄清了,那就沒什麼公事可以談了,直接上酒吧,今日要喝個痛快!”
方重勇哈哈大笑道,之前凝重的氣氛一掃而空。
李光弼與郝廷玉二人對視一眼,心中暗道:方大帥處理棘手問題的能力,真是如行云流水一般呀。
一場大禍,轉瞬間被消弭于無形之中。
……
剛剛入夜,大貞惠在自己臥房里讀方重勇給她的手稿,是關于所謂“剩馀價值”的內容。里面有很多發人深省,又驚世駭俗的觀點。
比如說“交易不等論”。
方重勇認為,所有的交易,其實都是不平等的。哪怕表面上平等,那也是交易者中的一方,或者雙方,都認為交易對自己有利,占了便宜,才會進行交易。
若不能滿足這個條件,那麼交易就不會發生。
而“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也不僅僅是商人售賣貨物時才有的。
地主收取地租,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商品交易”,即:用土地使用權,交易田里的產出。
而土地使用權,其實也是包含了成本的。比如說地主要疏通本地官府的人脈,收買官員等等。
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最底層的佃戶在承擔,中間那些階層是不創造財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