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載說出了他認為的中策。
簡單來說,就是所謂的“援而不救”,一直在李琦身旁敲邊鼓,吶喊助威,就是不去揚州解圍。
等兩邊的氣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在揚州。
一口氣把兩方都收拾了。
不得不說,好與不好另說,這計謀確實是夠歹毒的。
“上策如何?”
方重勇頓時來了興趣。元載這廝果然有兩把刷子,起碼不說廢話。
“派些精干士卒,混進賊軍之中。
讓他們去江東各地鼓噪造反,讓火燒得更旺一些。
人越多,糧草就越是不夠,這些人就越發要跟本地大戶起沖突。
讓他們瘋狂起來,互相攻伐,越亂越好。
如此,賊軍勢頭必定如星火燎原一般不可阻擋。
可是,這些賊軍頭目原本只是田舍郎而已,不懂發展生產。軍隊太多,供養軍隊的糧秣輜重勢必不夠,缺糧的問題就無法解決。
所以兵越多,反倒是垮得越快。
到時候,王師再如同神兵天降,渡江剿匪。定然會受到當地大戶們的熱烈歡迎。
有本地人作為內應,破敵就不難了。
然后,官家先殺賊軍首領以安民心,再殺土豪劣紳以平民憤。
以無主之地,分給失去田產的百姓。則江東大定,官家一呼百應也。”
元載一臉正色的對方重勇叉手行禮說道。
至于揚州如何,元載沒說,似乎也不必要說。因為江東的反叛發展得如同星火燎原,李琦嚇都要嚇死,哪里敢去跟方重勇講條件。
只怕不等方重勇開口,這位親王就會主動請求,來汴州“養老”。
不得不說,元載的計策,除了自己不當人,也不把別人當人外,確實好用。
其實元載的毒計說簡單也是真簡單。
農民起義的領袖,大部分都缺乏對應的統帥能力,而且不懂得發展生產的重要性,常常都是流寇作風。
吃光一地,就轉戰另外一地,如同滾雪球一般,人越來越多,后勤壓力也越來越大。
到后期,這些“義軍”的隊伍,戰斗力不是越來越強,而是越來越弱!
甚至連士兵吃飯都成問題。
而這個時候,本地大戶,已經控制不住他們親手放出來的“惡魔”了。就算是“義軍”的首領,也沒法做到如臂指使,都是
殺誰不殺誰,搶誰不搶誰,“義軍老大”們說了都不算。
本地大戶與這些“義軍”會徹底撕破臉。
等他們鬧夠了,方重勇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方某之上策,便是你之下策。
但你可知本官為何不用你的上策么?”
方重勇沉聲問道。
“請官家解惑。”
元載面色平靜說道,他一直很自信,之前都是面帶微笑,直到這一刻才嚴肅起來。
“若是依你之計,江東必定生靈涂炭,一路皆哭。”
方重勇長嘆一聲說道。
“官家,江東的土地,只有變成無主之地,那才是朝廷的地,才是官家的地。
否則,那些就是當地大戶的地,就是那些地主的地,就是那些豪強的地。
官家心軟不殺人確實不錯,但那些本該死于民亂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會死。他們亦是不會感激官家,只會覺得官家這個外人突然闖入江南,要奪他們的田產去平息民憤,令人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