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要知道陛下想行刺李琦,他便能推測出刺殺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然后利用手下的人提前準備,以防萬一。
所以奴覺得,這次的刺殺,在還未開始的時候,便已經失敗了。
陛下不必太過憂慮。”
其實高尚之前就勸過李璘,這種招數,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只不過,李璘就是不聽。
他覺得有心算無心之下的刺殺,又怎么可能失敗呢?
“現在都已經這樣了,你當然是怎么說都好咯。
但是朕,朕……唉!”
李璘坐到床上,雙手捂住臉,看起來像是一只斗敗的公雞。
垂頭喪氣,又惶惶不可終日。
今日刺殺沒有做掉李琦,將來這個陳留王,威脅大得很啊!
李璘在心中暗自嘆息,在心中埋怨高尚辦事不利。
有的人,明明是自己的事情沒做好,卻總是喜歡甩鍋甩給別人。
他們除了與生俱來的身份外,其他的啥也沒有。
“陛下,事到如今,一動不如一靜。
對于刺殺這件事,方清必有反擊,陛下還是要暫時蟄伏。”
高尚不動聲色建議道。
雖然話是這么說,但李璘哪里靜得下來啊!
就好比方重勇前世,那么多人說要戒煙。結果煙癮一天比一天大的人,還不是比比皆是。
“朕聽聞方清不久后,便要班師回朝,不知道此事是否屬實?”
李璘苦著臉詢問道。
這件事不是秘密。
聽聞湖州的賊軍袁瑛部,已經被四面圍攻,城防搖搖欲墜,已經蹦跶不了幾天。
而會稽那邊的賊軍,則是退到了臺州,準備負隅頑抗了,活動地盤已經被大大壓縮。
朝廷安排一萬人的精兵,再配合幾個州的團結兵,在浙西建立一個觀察處置使,便可以徐徐圖之。
所謂江南民亂,大概也就小火慢燉,一點點收復失地,一點點恢復生產。
既然大局已定,方清自然也不用繼續待在揚州,可以返回汴州了。
“陛下,方清此番若是回汴州,必定會大刀闊斧的改革朝廷,然后進一步裁撤皇宮的用度。
陛下要堅強隱忍,很多時候,越是著急,錯得越多啊。”
高尚臉上帶著肅然之色,回答也是非常耿直,不似他從前的“委婉風格”。
李璘微微皺眉,面有不悅之色,他沉聲問道:
“內宮城正在建設,朕聽聞方清打算將這里劃撥一塊地方,作為講學之所,這是確有其事么?”
“回陛下,確有其事。
陛下不必多提,方清一向都是善于收買人心的。
類似招數,不勝枚舉。”
高尚提前把李璘想說的話給堵住了。
“哼!皇宮內苑,威嚴之地,怎可作為學社?
朕的臉面往哪里放?”
李璘很是不滿呵斥道,實在是太不像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