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光滿不在乎的坐在主座上,接過信放到桌案上,似乎沒有當面拆開的意思。
“回大帥,并無交待。”
張通儒躬身行了一禮,很是客套,就像是在例行公事一般。
李懷光也知道對方只是來送信的,壓根就沒什么“重要消息”,于是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張通儒也沒廢話,從袖口拿出一張“回執”遞給李懷光說道:“還請李大帥蓋個印,要不然張某回去沒法交差。”
這是應有之意,因為盛唐時就是這么個流程,差役和官員擔任使者送信,為了表示“任務完成”,就必須要收信之人,在專用的“回執單”的蓋章、簽字、按手印。
流程與方重勇前世的現代并無多大本質區別。
而今天下分崩離析,也不存在這些問題了。由于太久沒聽過這樣的事情,李懷光愣是好久才回過神來,訕訕在“回執單”上蓋上控鶴軍的印信。
張通儒把回執收好,揣入袖口,行禮告辭。
等他走后,李懷光這才去書房,將信件拆開,越看越是面色凝重。
這是一封方重勇的親筆信,當然了,親筆所寫,未必是原件,也可能是謄抄過的。
在這封信里,方重勇先是分析了一下李懷光和控鶴軍的處境,簡單概括就四個字:喪家之犬。
即便還沒到惶惶不可終日的地步,但也八九不離十了。
也就現在時局混亂,李懷光還能憑借控鶴軍老卒混兩年。
一旦天下有變,李懷光會是最先死的那些人之一,甚至排第一位。
現在全天下都知道你要謀取洛陽,關中那批人打的什么算盤,不問可知。
你聽了話,就入了套,不得不跟安守忠打生打死。
你不聽話,那也落不到好,控鶴軍名聲本來就差,以后只會更差。
不過呢,看在控鶴軍是我父方有德舊部的份上,我倒是可以拉你們一把。
只要你從澤州出兵,攻打鄴城,打下來了,便可以作為你安身的地方。如果你打不過,我從汴州出兵幫你,斷然沒有打不過李歸仁的道理。
至于洛陽,別去想了,等關中那幫人跟安守忠死磕吧,洛陽即使被你打下來了,以后你也是雞犬不寧過不了一天安穩日子。
由于擔心李懷光沒什么文化,聽不懂那些典故,所以方重勇這封信寫得非常直接了當,甚至有些不加掩飾。
“去鄴城么?”
李懷光有些觸動。
說實話,洛陽富庶,確實不太好搞,占了很扎眼。但是鄴城,或者說相州就不一樣了。
不僅富庶,而且還相對安全。
史思明跟他兒子史朝義在盧龍死磕。
李歸仁等人實力不強,只是名義上臣服于汴州朝廷,實際上不聽調也不聽宣。
其中關系,跟李懷光和關中朝廷的關系沒什么兩樣。
要不要去鄴城?
李懷光心中猶豫不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