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陛下放心,微臣自然有辦法說服他們。”
方重勇淡然說道,不想繼續解釋細節了。
李琦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本來還想再說些什么,又想想自己傀儡天子的身份,最后還是沒有把話講出來。
方重勇將桌案上那封連夜寫好的《命方清等討吐蕃詔》,遞到了李琦面前。
李琦也不說什么,一目十行的看完,心中頓時明白了一切。
在詔書中,他作為天子,任命方清“持節”“河西鎮軍大總管”,對李寶臣和李抱玉等人也皆有任命。
詔書本身沒有什么強制約束力,但李寶臣和李抱玉卻不能不接。
要是不接,必定會被世人所鄙視,國家危難之際只顧內斗,軍心士氣也會大受打擊。
接了,那便是名義上歸屬于李琦旗下。
換言之,大家現在先不說什么正統問題,暫時一致認定李琦為大唐正統,旗下軍隊皆為官軍。
或許依舊是聽調不聽宣,但至少公布的,是一致對外要趕走吐蕃。
誰要是在私底下互相攻伐,那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后名聲要爛到家。這便是所謂的“名正言順”,其實并不要求對李抱玉和李寶臣他們的兵馬進行大規模整編。
李琦也不得不承認,方重勇這一招很好用,或者說,讓李寶臣他們投鼠忌器。
“既然官家都已經決定了,那朕便將這封討吐蕃檄文昭告天下吧。”
李琦點點頭道,心中稍稍安定。
說完,他便找了個由頭,起身離去。方重勇將其送到府衙門外,看著李琦的馬車緩緩離去,這才松了口氣。
搞定了最容易搞定的一個環節,接下來,該是說服手下親信幕僚了。
方重勇也知道,肯定很多人覺得,現在去涼州打吐蕃人很不值得之類的。
他要做這些人的思想工作,說服他們擰成一股繩。這既是在團結手下人,也是在理順內部關系。作為一個團隊的領袖,無論是做什么事情,只有讓手下人心服口服,把利弊得失跟他們說明白了,這些人做起事來才會全心全意。
如若不然,強行推進的話,一旦上了戰場,身后有人搞幺蛾子,或者摸魚出工不出力,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
關中,長安以東的灞橋附近,春光明媚,鳥語香,絲毫感受不到戰爭的硝煙氣息。
以赤水軍為骨干的河東軍在此地扎營,暫時還沒有攻打長安,所以看上去長安附近的局面還算平靜。
李寶臣大軍主力,已經陸續撤到了長安以西的武功縣,只留下很少一部分兵馬守大明宮,實際上是打算將長安讓給李抱玉。
當然,這并不是李寶臣安的什么好心,而是龐大的長安,對于一支行政能力極為有限的藩鎮而言,很多時候,并不是一種財富,而是一個大包袱。
李抱玉攻克長安了,城內百姓吃喝拉撒,他到底管還是不管
如果不管,那長安便會成為人間地獄,亂兵亂民四處橫行,對于李抱玉而言,能撈到的好處有限,麻煩卻是不少。
如果要管,那該怎么管理
丘八們會殺人,卻不會生產,也不會管理地方。合格的官吏從哪里來,行政的機構又該怎么運轉
這些雜事都會極大拖延李抱玉進軍的步伐,已經在長安盤踞多年的李寶臣,對此深有體會。
長安這地方,進來容易,但好好管理,將其理順,很難。
李抱玉同樣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打到灞橋以后,便停下腳步,屯兵于此,并不著急進入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