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們不想放棄河東,汴州軍也可以自己去取!
但是,接受招安,好處也是極多的!
首先就是確保了涼州基本盤的利益,然后可以在史書上留下美名。當然了,如果方清耍詐,那么名聲臭掉的是方清,而不是涼州安氏。
此外,糧道的安穩,后勤的安穩,也是不可忽視的福利。接受招安,也就意味著不必從河東運糧了。
接下來,就是把吐蕃人趕走,然后回涼州老巢,也不失為一條可以走的明路。
不過,這也意味著,涼州安氏這幾年的經營全部化為烏有,只是保住了本錢而已。要說賺了多少……只能說在這亂世,不虧就已經是賺了吧。
“汴州軍入潼關,大概也是在逼迫我們接受招安。如果他們著急,恐怕早就打到灞橋了,不至于走這么慢。”
李抱玉苦笑道,搖了搖頭,心中患得患失。
方清的條件,可謂是正好踩在了涼州安氏的底線上。多給一點,那就是為安氏鞍前馬后白忙活;少給了,李抱玉早就直接讓人亂棍把元載轟走,壓根不會考慮這些。
正因為條件開得剛剛好,所以才讓李抱玉難以割舍。
他有野心,但是不多。放棄心有不甘,不放棄又擔憂其中的嚴重后果。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來形容,恐怕也是恰如其分了。
“兄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某以為,我們是接受天子李琦的招安,不是接受方清的勸降。
李琦現在是傀儡天子,但有我們加入以后,那以后便不好說了。
無論如何,將吐蕃人趕走,收復河西對我們來說都是第一位的。以后的事情,可以等趕走吐蕃人以后再說。
赤水軍將士皆來自涼州,河東軍中河東本地兵馬并不是很多,我們還是要以涼州為重啊!”
李抱真苦心勸說道。
他這話倒是提醒李抱玉了。對于方重勇來說,他們接受招安,或者不接受招安,那都不過是汴州軍打得順手不順手的區別。
他們不招安,將來吐蕃人打過來了,汴州朝廷隨便安排一幫無良文人,到處宣傳涼州安氏投靠吐蕃,寧可打內戰也要幫吐蕃人入關中。
那時候,李抱玉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干凈了!
而吐蕃人攻克涼州,進而橫掃河西,毀掉的是涼州安氏的根基,而不是汴州朝廷的根基。一棵樹若是沒有根基,那還能長得好么
所以現在的情況,其實并不是方重勇在求著他們歸順,而是給出了一個大家都可以放下兵戈一致對外的最優方案。
從長遠來說,對于涼州安氏家族是有利的,雖然對李抱玉本人未必是最有利。真要說的話,涼州安氏還得謝謝汴州朝廷為他們主持公道呢!
“不如這樣吧,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你和元載一起走一趟汴州,一來一回也就幾天而已。
你探一探方清的口風,如果覺得他很有誠意,你回來以后我們再仔細合計一番。”
李抱玉長嘆一聲說道。
吐蕃人的不斷靠近,以及李寶臣威脅投靠吐蕃,讓李抱玉察覺到了身后的危機。這種局面不找個靠山,確實風險太大了。
李寶臣威脅要投吐蕃,他又如何不能投汴州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