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再慘,李寶臣也可以來汴州做個富家翁。總好過死在吐蕃人的刀鋒之下吧。
“明日便啟程回關中吧。不過還是要先走一趟開封府衙,拿到方清的親筆信再說。”
沉思片刻,李史魚對李惟誠說道,二人暫時達成了統一的意見。
至于李寶臣會如何決定,李史魚不知道,他已經是盡了最大努力。
不管怎么說,肉還是爛在鍋里了不是么好歹寶臣大帥麾下兵馬,還是在兒子手里,總好過被外人奪了兵權。
李史魚不由得感慨方清政治手腕之老辣。這一招就如同是推恩令一般,即便是李寶臣沒興趣,他的兒子卻未必沒有。
后續發展,很可能就是李寶臣不知道哪個兒子適合繼承軍權,所以不得不分權,各管一攤。
將來,方清便可以軟硬兼施,兵不血刃的收回兵權,而且還不用撕破臉。
無論是李惟誠還是李惟岳,又或者是李惟簡什么的,誰也沒有學到李寶臣打仗的本事。面對方清和汴州朝廷這個龐然大物,他們又有多大的選擇權呢
真是令人唏噓。
李史魚也麻了,他是李寶臣的幕僚,不是李寶臣他爹。事已至此,那就這樣吧。
二人又商議了一些細節,便各自歇息去了。
李惟誠與李史魚他們當然睡得著覺,因為這件事即便是再差,也不過是在汴州當個富家翁,身家性命是不需要擔心的。
但是剛剛跟他們談判完的方重勇,卻是壓根都睡不著覺。
在方重勇看來,寶臣大帥的事情,不過細枝末節而已,只要對方不投靠吐蕃人,那就翻不出什么浪來。完全可以懷柔處置。
方重勇所憂慮的事情,只有吐蕃而已。
吐蕃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它的政治生態,一到秋冬季節,必定會下高原過冬。
在凍死和戰死之間二選一,絕大多數吐蕃人選擇后者。吐蕃軍悍不畏死,不是因為高官厚祿的軍功在吸引,而是他們只想死得好看點罷了。
因此,吐蕃軍與敵人正面交戰時,士氣非常高,也很能打。這是由客觀環境決定的,那邊人均壽命也就三十多歲,高原缺氧會持續傷害心肺功能,即便不打仗,他們也一樣死得早。
所以,與其說是戰死,不如說是一種解脫。
深夜,汴梁城內最大的軍械作坊,依舊是燈火通明。一車又一車的箭矢、弓弩、盾牌在裝箱,準備發運。
它們將會由騾子、駑馬等牲畜托運到關中華陰,此前車光倩已經帶兵在此建立了前進基地。
這一手,一方面是為了威逼李抱玉就范,不要再有什么不切實際的想法。另外一方面也是防備吐蕃人猝然入關中,導致局面崩壞。
吐蕃人若是入關中,就要打長安保衛戰了。
“官家,工坊正在日夜不停的制作軍械和盔甲,請官家放心,一定不會耽誤朝廷打吐蕃人。”
看到方重勇深夜來軍工作坊巡視,馬待封上前叉手行禮道。他的雙目赤紅,眼眶深陷,顯然是近期睡眠不足。
眼前的貨架上,擺著一根接一根的狼牙棒,光種類就有四五種之多。有鍛打的鐵棒,有鐵皮包木的木棒,還有各種錘子。
更遠的地方,鍛打的敲擊聲不斷傳入耳中,在夜晚顯得有些突兀。工匠們正在流水線作業,一個人負責一道工序,忙個不停。
看著這一切,方重勇心中稍安。經濟實力就是戰斗的底氣,前些年勵精圖治,果然現在關鍵時刻就用上了!
他拿起貨架上的一根鐵棍,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很沉!手感很好!
管他是誰,即便是身披重甲,面對這種鈍擊武器,也沒有多少防御力。即便沒有外傷,恐怖的動能會讓吐蕃士兵內出血。結結實實挨一棍子,身體立刻就會一頓,短時間內喪失戰斗力。
這次出兵打吐蕃人,汴州軍主力全軍置換鈍兵器,不再攜帶橫刀與普通弓箭。那些東西對吐蕃重步兵沒用,跟撓癢癢差不多,根本不能破甲。
向來無往不利的馬槊也不好使,反倒是狼牙棒,錘子,斧頭等兵器在對陣吐蕃人時有大用。這些兵器汴州軍械庫內奇缺,庫存根本不夠用。
而且這些東西都是耗材,很可能一場戰斗下來就不能用了,庫存要多多準備。
現在都是臨時趕制,日夜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