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很多時候,名不正則言不順。人活一張臉,更何況是區域乃至國家。
嚴武聲明了劍南軍的歸屬,那就如遠在外地的游子,對其他人表明立場:我還是這家的人,只是暫時不住家里!暫時不方便給家里錢,也不方便從家里拿錢而已。
有沒有這個聲明,那可太重要了!
沒這個聲明,就沒有后臺,以后出了事情都是自己扛,風險極大!
而有這個聲明,也就意味著將來如果汴州朝廷要進軍蜀地,有了合適的名義。
為了現在賭將來,就是嚴武的打算。風險大也是以后的事情,現在劍南軍獲得的底氣和戰略安全,是實實在在的。
方重勇將嚴武的信展開,一字一句的看完,又反復看了幾遍,這才感慨嚴武不愧是可以牛頭人別家美妾的渣男,這心思是一等一的縝密。
簡單概括,就一句話:認李不認方。
嚴武說他是大唐的臣子,為大唐鎮守西川,抵抗吐蕃與南詔乃是義不容辭。
所以只要汴州朝廷天子是李家人,那他這個節度使,干自己分內的事情就責無旁貸!斷然沒有割據自立的道理,更不會投靠吐蕃這樣的外邦!
言外之意是:如果汴州朝廷的天子開始姓方了,那么他還會不會稱臣,可就兩說了。
這是信中表達出來,卻沒有直接寫出來的意思。
換言之,將來就算方重勇改朝換代了,如果麾下禁軍足夠強,足夠踏平西川,那么嚴武也可以身段柔軟的繼續稱臣。
反正他這封信里面又沒說要帶兵殺回汴州!
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果然是渣男做派!
方重勇有些同情的看了杜甫一眼,這位只會寫詩的老實人,即便是天龍人之家出身,卻連個小妾都沒有。
看看人家嚴武是怎么搞牛頭人的,這就是格局的差距啊!
“嚴武所說之事,朝廷皆可應允,不過他要留個子嗣在汴州定居,這也是應有之意,并非方某在刁難嚴武。
現在各地藩鎮節帥,其家小皆在汴州,沒有例外。
如河內的劉龍仙等后來從叛軍歸降者,亦是如此。
這件事,嚴武有沒有問題杜兄能不能做主”
方重勇面色肅然問道。
外放封疆大吏,留子嗣在京作為質子,這并非是大唐才有的規矩,事實上類似的規矩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常態了,屢屢見于史書記載,不足為奇。
杜甫在出發前,也是跟嚴武商議過此事,自然是一點阻礙都沒有的。
能把別人的愛妾勾搭到自己懷里,再推進湖里淹死的狠角色,如果真要辦大事,怎么可能會在乎一個兒子的存亡。
不會有什么心理障礙的。
逼急了,就算子嗣斷絕也沒有二話,該干的事情還是要干!
嚴武八歲就手刃了“小媽”,只因為他爹嚴挺之寵愛這個妾室。這種人怎么可能會顧忌子嗣
“若是朝廷在汴州設進奏院,那么嚴武嫡長子嚴楚卿,將會在一個月內來汴州定居落戶。”
杜甫開口說道。
這不是他隨口說的,而是嚴武囑托他的話,換言之,是嚴武本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