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如元載所說,如果自己不想體面,那么別人就要來替她“體面”了。到時候,丟人的可不是方清啊。
看到武氏似乎服軟了,元載像是于心不忍一般的嘆了口氣。
他忍不住開口勸說道:“太后,如今天下是什么局面,相信下官不說,你也是知道的。倘若真有那么一天,太后想過要怎么辦嗎”
元載問得很是隱晦,但只要武氏不傻,應該就能明白話語中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切,都是為了“那件事”!
武氏不吭聲,她不敢答應。因為不管她怎么想,史書也一定會記錄得明明白白,按照方清的意思記錄。
“這是官家的意思么”
武氏實在是無法回避,開口詢問道,語氣平淡。
元載搖搖頭道:“這不是官家的意思,是下官想問一問太后。天子看似風光,實則如履薄冰。太后真的覺得,那個位子好坐么”
武氏依舊不答。
元載繼續勸說道:“有的時候,一個人若是死去,會死得完全沒有價值,甚至死后還會被其他人編一個荒誕的理由,以至于后世嘲笑千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事未必為真,但他失敗了,編史書之人,就能將這樣的事情堂而皇之的記下來。太后,官家是一個喜歡體面的人,下官已經不止一次在說了。”
“所以,元卿家是想哀家做什么呢”
武氏無奈詢問道。
“請太后下一份詔書,直言天子年少無法主持國政。天子之位,應該禪讓于官家。
之后,滿朝文武都會力勸太后收回成命,官家也會嚴詞拒絕。此后,這件事便會不了了之。”
元載不動聲色說道。
武氏一愣,她本人并沒有什么玩弄權術的經驗,但直覺上認為,元載所說之事,頗有些意味深長,絕非是無的放矢。
“元卿家所說之事,就不能等官家回汴州再說么”
武氏反問道。
“下官說了,官家希望體面,也希望太后和天子體面,這只是下官的一點建議,是為了天子好。”
元載強調道。
武氏揣摩了一番,微微點頭,算是默認了。
“那請太后現在便手寫詔書吧。”
元載見武氏答應了下來,趁熱打鐵說道。
“這……”
武氏也沒想到元載這么不要臉!她都答應下來了,肯定會發詔書的,沒想到對方就這樣沉不住氣。
“好,哀家這便寫!”
武氏咬牙切齒的說道,說完找來文房四寶,當即書寫了一份詔書。
元載看到詔書上說天子愿意禪讓給方清,以全國家,頓時心怒放。
他壓住內心的激動,將詔書收好后,對武氏行了一禮,然后腳步輕快的離開了紫宸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