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讓施密特他們慢慢調試機器,自己和克勒看看正在試生產的紙。
“你覺得那兩臺機器怎么樣”腓特烈問道。
克勒回答“我覺得很不錯,施密特也愿意賒賬,他說這是用學校的研究經費做的,可以慢慢還。”
腓特烈嘴角抽了抽。
他們走到一堆拇指大小的木片旁邊,克勒說道“這些是用鋸床鋸出來的,和機器相比起來很耗時間和人工。”
腓特烈點了點頭,蹲在木片旁邊撿起觀察。
克勒繼續說道“我們上次生產的紙發灰原因找到了,是木片里面的松樹皮沒有清理干凈。”
“施密特的機器正好可以先把樹皮去掉,以后紙可以更白一些。”
腓特烈點了點頭,站了起來,到一旁看工人在挑揀木料,顏色深的都拿出來。
撿出來的薄木片拿到外面的灶臺上,放到大高壓鍋里蒸煮。
腓特烈發現工人們將高壓鍋里面蒸完松木后的水都倒進水缸里收集起來,還蓋上蓋子,好奇地問道“這是做什么”
克勒解釋道“蒸煮完松木片的水里有松油,這是意外的副產品,正好可以用在印刷用的油墨上。”
腓特烈滿意地點了點頭,這點以前是沒有的,而且一開始普賽克的做法是蒸包子那樣的隔水蒸,現在是大號高壓鍋里蒸,減少了很多時間,心里很滿意他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
后面的酸煮工序也是一樣,薄木片和稀釋的史萊姆酸液不再是直接用陶鍋煮,而是把陶鍋蓋上蓋子后放進高壓鍋里隔水加熱,時間從原來的三個小時縮減到了一個小時。
在沖洗木片酸液的階段,克勒帶著歉意說道“按理說用過的酸液是有部分可以重復使用的,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方法。”
腓特烈平靜地說道“沒關系,可以慢慢研究。”
“廢水廢渣要處理好,現在量還少看不出,以后規模大了搞不好整條河都不用要了。”
他上輩子可是見過八十和九十年代工業污染帶來的危害,一家小工廠讓一條河的動植物死絕不是開玩笑的。
克勒馬上點頭記下。
在磨漿階段,幾臺石磨已經用上了魔法往復機作為動力,效率比水力高了很多。
腓特烈在往紙漿里加添加劑打漿的地方看到有幾個年輕的學生在這里記錄各種數據,就過去看了一下。
克勒解釋道“我們記錄每一道工序、每一種配方還有結果,準備從里面找到最好的。”
“上一次我們發現印刷的紙還很粗糙,討論之后覺得是木纖維中還有空隙,于是決定加上一些更細小的草料纖維填充,有不錯的效果。”
腓特烈非常滿意地說道“很好很好,這一點非常好。”
“不同的地方要用到不同的紙,掌握了規律就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在抄紙槽旁,幾個工人熟練地使用抄網撈起紙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