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來投的外國人
一場春雨不期而至,無聲地滋潤著大地,天地間恢復了生機,看似枯萎的花園一夜間被嫩綠色所籠罩。
甘泉宮的花墻迷宮中心有座噴泉,天放晴后,腓特烈讓仆人把一張躺椅般到那里,享受著春日的暖陽。
腓特烈以為奧斯馬加帝國內部傳出了一些不和諧的雜音后自己可以安靜下來,可沒想,修建鐵路的計劃比他那些風流韻事傳得更快,更有熱點。
鐵路的作用已經在韋森州內顯現出來,每一列蒸汽車都掛滿了車廂,車廂里裝滿了貨物,為沒有水路的地方了相對廉價的運輸方式,不少路段在第一年就收回了投資。
特別是韋森州最近的兩次軍事行動,都是通過鐵路在最短的時間里將軍隊和后勤物資運到指定位置。
只是韋森州的面積太小,有點還不名字,如果放大到整個奧斯馬加帝國,那發揮的作用是十分可怕的。
奧斯馬加帝國高層一時間沒有任何表態,但有人高層官員家的人過來打聽情況。
腓特烈對財政大臣的雙胞胎孫女說“鐵路運輸的最大優點是廉價、天氣影響小和遇到野獸直接撞死。修能同時運輸相同重量貨物的鐵路和道路,鐵路的投入實際上是更低的。鐵路還能促進沿途地區的經濟發展,可以更便宜的把樹木、礦石運出來。”
他還對戰爭部大臣的小女兒說“鐵路運兵和運物資是最方便了,一次可以運很多人,速度又快。”
幾天下來,奧斯馬加帝國的高層幾乎都來打聽過,腓特烈解釋得腰有點疼。
只是這件事在此之后帝國宮廷里就沒了一點聲音,要么毫無興趣,要么進入閉門磋商階段。
要修鐵路,最麻煩的是政治上的問題,因為土地所有權問題,得讓沿途的地主同意鐵路從自己的領地上經過。
腓特烈不急,這事成了最好,不成損失最大的不是自己。
期間那位雙手殘疾的姑娘決定去韋森州碰碰運氣,腓特烈沒讓她進大門,會有損姑娘的清譽,只是讓仆人把錢袋子和介紹信拿出去給她。
在離韋森軍船隊經過維恩城還有三天的上午,瑪麗又來找腓特烈,在大門口恰好遇到一位年輕男人拜訪腓特烈。
腓特烈在泉水邊的涼亭里擺下茶水點心,和瑪麗一起招待客人。
這位名為尤金的人來自高盧王國,父母地位很高,但是他在那邊混得很不開心,于是就來腓特烈這里。
他的手里還有兩封推薦信,一封是很多年前送錢給腓特烈的阿爾芒寫的,寫另一封推薦信的則是阿爾芒的妹妹、腓特烈的筆友弗朗索瓦絲。
各國的高層之間都有一點親戚關系,尤金想外出打拼,于是那兩兄妹就推薦他來腓特烈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