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島面積大約三平方公里,島上主要生長著棕櫚樹,有不少漂亮的海鳥棲息,海邊的沙灘潔白干凈,是拉城城主的私人領地。
在這環境優美的地方,年輕男女們一般都是談情說愛,然而腓特烈和艾蕾兩人討論的話題和男女感情沒有半點關系。
總的來說,就是腓特烈負責動嘴,艾蕾負責點頭。
“經濟基礎決定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腓特烈用艾蕾能聽懂的話向她講解。
“經濟基礎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它不是狹隘的稅收、物產,而是分為幾個部分。”
“首先是區域里有多少農田、作坊、商鋪,還有各種牲畜和工具,它們是歸來誰所有。”
“其次是人們的勞作過程中的關系怎么樣。例如絲綢是如何從農田里的桑葉和蠶房里的蟲子變成離開港口的貨物,我們所吃喝的米飯、面包、和酒等是怎樣從田地來到餐桌上,它們是如何一步步的從原材料變成商品,在這個過程中都有哪些人參與,這些人之間的關系如何。”
“第三部分,是參與勞作的人,是如何分配從酬勞中賺取的財富的。”
“這些你可以理解吧”
艾蕾低聲把腓特烈剛才的話復述了一遍,最后說道“第一第二點我可以理解,但是第三點很重要嗎”
腓特烈點頭說“是啊,它是最容易引發矛盾的部分。”
第一點出了問題對這個時代來說是無解的,第三點卻是案例最多最容量研究的,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商人因為分配利益引發矛盾。
以目前的經濟政治理論水平,研究第三點是最好的切入點,所以腓特烈讓艾蕾從這里下手。
艾蕾認真思考了十來分鐘,這時兩人在沙灘上走了老遠,就在一塊礁石上坐下休息。
在腓特烈把一個貝殼扔下海之后,艾蕾說“我有些明白了,最近十幾年來領地里因為商人糾紛新出臺和變更了很多法律,但是這沒法解釋燒書一事。”
腓特烈點頭說“接下來我說說人的部分。人的需求可分為五個層次: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接下來,他將馬洛斯的需求層次理論詳細的講給艾蕾聽。
艾蕾聽完后說“我可以理解這五個層次的需求。”
“理解就好。”腓特烈點了點頭,“我打聽到,你們的領地是在三十年前才開始發展絲綢紡織業的。”
艾蕾說“沒錯,三十年前母親嫁給父親時帶來了熟練的絲綢織工。因為領地里的氣候很合適,絲綢質量高,所以發展很快。”
腓特烈問她“是不是隨之而來有錢的商人多了”
艾蕾仔細地想了想,點頭說道“確實如此,以前領地里只是賣些糧食和生絲,收入并不高。在紡織技術提高后我們的收入才一下子提高很多,開作坊和經商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那些作坊主和商人在我小時候還是磨坊管事之類的。”
腓特烈又問她“這些人的收入高增加之后,需求也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吧”
艾蕾又繼續思考起來,表情漸漸變得嚴肅。
腓特烈在一旁說“他們有錢了,勢必要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要有自己的政治力量。你們內政的事情我不管,我只告訴你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如何處理就看你們的智慧了。”
“還有一些人,他們衣食無憂,又無心政治,整天就吃喝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