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土木工程換土地
去年萬國博覽會后,高盧王國很多貴族從來自韋森公國的商品那里得到了很多好處。
特別是那些大地主,第一批運到的肥料趕上了小麥種植,目前看來今年夏收可以增產20。
所以大家不反對給他一個爵位,都等著今年用麥子換良種呢。
按老路易的原計劃,給腓特烈一個宮廷伯爵爵位就可以了,主要讓他在低地地區的土地轉正。
那些土地現在嚴格來說是麗璐的,麗璐租給弗朗索瓦絲,弗朗索瓦絲再轉租給腓特烈。
腓特烈有了這個伯爵爵位,那些土地就可以劃到他的名下,直接拿著,安心。
但是誰都沒想到,國王不知為何改變了主意,把腓特烈冊封為有封地的公爵。
一瓶吊針打完,老路易讓其他人推下,留下腓特烈和剛才點名的幾位大臣說話。
腓特烈心想,難道是老路易要拉攏自己,不去幫塔拉哥王國
鹿港那地方他當年買地的時候去過,位于低地地區中間偏南的位置,南邊是萊茵河入海主河道形成的三角洲,最北面的支流從港口小鎮南邊流過,西距離北海二十多公里,南面五十多公里的地方是丘陵地帶,那里的鹿經常跑到那邊因此得名。
如果從平面圖上看,在那里建立港口可以成為連接北海與內陸萊茵河流域的交通樞紐。
但問題是那里的海拔很低,每年春季的大水都會將整片三角洲地區淹沒,水退后全是沼澤地。
除了河流還有大海,天文大潮時,上漲的潮水也會淹沒沿海的部分土地。
鹿港位于沼澤地中,地勢較高一點,靠著堤壩抵御洪水,大水時周圍一片汪洋,居住的幾百人都是到海上打魚的漁民。
當時腓特烈一開始有考慮過那里的沼澤地,但是一打聽,平常年份洪水到腰部那么高,嚴重時有一人高,得修至少兩米高的堤壩,告辭。
現在腓特烈在低地地區有總共一萬公頃的農場,相當于100平方公里,分散在各地,經過多年的開發已經比較成熟,正是開始收獲的時候。
老路易躺在病床上,握著腓特烈的手,絮絮叨叨的說了不少贊賞的話,引經據典夸了半天,然后說起封地的細節。
按他的意思,在鹿港周圍再給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周圍幾位大臣聽完臉都紅了。
腓特烈不是高盧王國的人,高盧王國要打仗是肯定不參加的,要是韋森軍能幫忙打仗,這領地肯定得加個0,而且是國內的好田地。
但封建社會的規矩是不能壞的,高盧王國這邊不出兵就繳納“協助金”。
以前腓特烈的農場是向當地政府繳稅,現在農場和新領地變成直接向王室繳協助金,這筆錢是按土地面積算,單價可以協商。
腓特烈以前的農場是包了20年的稅,已經全部交給當地政府。
去年郁金香崩盤和阿姆斯特爾城大火后當地政府的金庫空空如也,要不是有友誼債券拉一把,那年的債券就還不上了,所以王室想拿回農場剩余的稅金是不可能的。
有了沼澤變農場那化腐朽為神奇的例子在前,現在再給腓特烈100平方公里的土地自然不是再包稅了,而是每年繳納協助金,這筆錢肯定是能進王室口袋的。
問題是,改造沼澤是需要好幾年時間的,而國王陛下看起來想在這幾年里用沼澤地收農場的錢,吃相有點難看。
大臣們是冤枉老路易了,他還沒傻到為了這點錢得罪腓特烈,現在是要拉攏,自然是細節有的談。
老路易早就研究過腓特烈是怎么開墾沼澤地的,心里決定了,沼澤地可以多給,在前幾年也不用繳納協助金,等作物成熟兩年后再繳也不遲。
不過嘛,他當了這么多年領導,早已經習慣封臣們習慣性叫苦,然后自己拉扯兩下再順勢給甜頭,好顯出自己的權威和大度。
但是腓特烈的想法不一樣。
在他的長遠規劃里,低地地區是要吃下去的,至少是扶持一個可靠的盟友,所以多年前就開始在那里刷聲望,去年更是真金白銀砸下去,希望到時候當地人喜迎王師。
腓特烈一直以來的外交政策核心只有一個,跟自己做朋友就一起發財,上游地區合作組織、易北河公約組織、赫爾維蒂聯邦、奧斯馬加帝國的新城市以及萊茵聯盟內的貴族都是如此。